1887年9月30日 黃河決口 |
1887年9月30日,黃河在鄭州下汛十堡處決口,初30餘丈,越三日至300餘丈,奪溜南趨灌入賈魯河,又東會渦河,南注周家口,入淮河,全河繼流,災情嚴重。由於清政府政治腐敗,長期水利不興,河道管理不善,1887年除北運河在通州平定(山童)決口數十丈、永定河在下游南七工(東安境)、蘆溝橋、直隸武清、霸州等處先後決口外,黃河從7月21日已在開州決口,但並未引起統治者的重視。9月30日鄭州黃河大決口後,統治者首先考慮的不是迅速搶堵,而是黃流橫決,恐匪徒為患,命曾國荃、裕祿各回兩江、湖廣總督本任,以資防範。然後到10月15日,朝廷才發帑銀10萬兩賑災。至於應鄭州河工及賑災之費,16日乃命戶部預籌,並且準備從各省洋藥(鴉片)加征厘稅來取得。直到11月9日,朝廷方命禮部尚書李鴻藻往鄭州視察河工搶修情況。11月13日,清政府開鄭州河工捐例。由於決口搶修工程不夠堅實,已成河工於次年6月30日復被水淘刷失事。直到1889年1月20日河口方才合龍。 |
相關詞條
-
黃河董莊決口合龍碑
濮鄉蘇泗莊引黃閘前的大堤上,有一棟石碑,碑額篆刻著“永垂不朽”四字,四周刻有雲龍花紋,石碑正面為國民黨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孔祥榕撰文並書丹的碑文。
【石碑位置】 【石碑由來】 【石碑碑文】 -
決口
防被洪水或其他因素破壞,造成口門過流的現象。自人類修築堤防以來,就有決口現象。中國黃河下游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堤防決溢泛濫的記載。
詳細釋義 成因 類型 搶險技術 -
黃河冰凌
隨著氣溫的下降,河水結成冰花,逐漸聚集在一起,如棉絮,似蓮葉,相互擁擠,緩緩流淌,漫漫凝結。黃河乾支流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現象出現。這些冰情除對冬季的...
成因 凌情特徵 冰情變化因素 參考資料 -
銅瓦廂決口
清朝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北部決口,釀成著名的銅瓦廂改道,又經過一百三十年演變發展,形成今天的黃河下游。這次決口改道不但結束了七百...
決口的歷史背景 銅瓦廂決口史實 洪水情況 決口情況 搶險前後 -
黃河志·卷一·黃河大事記
黃河多處決口(1761年) 河決睢寧(1789年) 河決睢州(1798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
黃河母親河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
歷史變遷 幹流概況 支流水系 流域概況 水文特徵 -
黃河下游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
地理概況 變化原因 河床變高 黃河斷流 河道變遷 -
黃河凌汛
黃河流域東西跨越23個經度,南北相隔10個緯度,地形和地貌相差懸殊,徑流量變幅也較大。冬春季受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冷空氣的影響,偏北風較多,氣候乾燥寒冷,...
防治 凌情特徵 情況統計 -
黃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是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處沉積形成的沖積平原,位處黃河入海口處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正是以保護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濕地類型保護區。
定義 形成及特徵 開發潛力 自然保護區 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