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煎[中藥]

麻豆煎[中藥]
麻豆煎[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麻豆煎,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九。主治大腹水腫。

組成

大麻一石(末,入窖不鬱悒者),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

用法用量

上取新精者,仍淨揀擇,以水淘,曬令乾;蒸麻子使熟,曬令乾,貯淨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之令黃香,惟須緩火,勿令焦,為細末;以水五升,研取汁,令盡,淨器密貯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淨淘漬之,至曉乾,漉去水,以新水煮,未及好熟,即漉出令乾,納麻子汁中煮,令大爛熟為佳,空腹恣意食之,每日三次。

主治

大腹水腫。

使用注意

陳郁麻子,益增其病,慎勿用之。一切水腫,皆忌飽食,常須少飢。

附註

十日灸三里、絕骨,斷鹽,渴即飲麻汁,慎房事。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千金翼方》:“又療水氣,遍身洪腫,百藥不愈,待死者方。大麻一石(末,入窖不鬱悒者為佳),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右二味,取新精者,仍淨揀擇,以水淘,曝令乾;蒸麻子使熟,曬令乾,貯淨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之令黃香,惟須緩火,勿令焦,為細末;以水五升,研取汁,令盡,淨器密貯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淨淘漬之,至曉乾,漉去水,以新水煮,未及好熟,即漉出令乾,納麻子汁中煮,令大爛熟為佳,空腹恣意食之,每日三次。”

方論選錄

1.《醫方守約》:“《千金》麻豆煎,治通身水腫,百藥不瘥,待死者。大麻仁用新肥者,赤小豆一粒勿雜,各一石。先將麻仁淘洗,蒸熟曬乾聽用,次取麻仁五升,炒至黃香,文火勿焦,研細,以水搦汁聽用。明旦欲服前夕,淘赤豆一升,水浸至旦漉出,以新水煮豆未及,即漉出令乾,納麻仁汁中,煮爛熟,空腹服。”

2.《本草綱目》:“?咀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齒齧,雖破而不塵。古方言?咀,此義也。[杲曰]?咀,古制也。古無鐵刃,以口咬細,令如麻豆煎之。古人以刀v細爾。”

中藥方劑之麻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麻黃防風湯
麻根汁酒
麻豆煎
麻桂術甘湯
麻豆湯
麻根飲
麻杏陷胸湯
麻黃十神湯
麻黃連翹小豆湯合胡煎方
麻黃救急湯
麻藥散
麻子飲
麻石抒陽湯
麻子小豆湯
麻子仁酒
麻黃蛇床子粉
麻前飲
麻黃解表湯
麻仁龍膽丸
麻疹鴿蛋大米粥
麻仁膏
麻仁煎
麻甘豆腐湯
麻煎丸
麻仁大黃丸
麻仁圓
麻黃宣肺散
麻烏四物合劑
麻黃如聖飲
麻黃煎
麻黃加生地黃湯
麻黃五癇湯
麻黃飲子
麻黃二陳湯
麻黃止煩下氣湯
麻黃透肌湯
麻雞丸
麻黃桂枝各半湯
麻風藥酒
麻黃地骨皮湯
麻黃桂心湯
麻黃根粉
麻黃四物湯
麻附五皮飲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桂溫經湯
麻黃蟬蛻湯
麻黃醇酒湯
麻黃人參芍藥湯
麻黃柴胡升麻湯
麻黃杏仁飲
麻黃酒
麻黃赤芍湯
麻黃豆蔻丸
麻仁酒
麻桂飲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知母石膏湯
麻黃白虎湯
麻黃茵陳醇酒湯
麻黃茱萸湯
麻杏二三湯
麻風膏
麻黃羌活散
麻黃獨活湯
麻黃甘草湯
麻黃紫草湯
麻豆散
麻黃調心泄熱湯
麻菊二陳湯
麻黃粥
麻根湯
麻桂二陳湯
麻杏石膏湯
麻杏甘石湯
麻布飲
麻子潤腸湯
麻子仁丸
麻涼膏
麻仁潤腸湯
麻黃細辛丸
麻仁四物湯
麻丸子
麻黃六合湯
麻黃五味湯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
麻黃一劑飲
麻風錠子
麻風丸
麻黃生薑湯
麻附細辛湯
麻豆膏
麻蟲膏
麻石加味湯
麻痘風搐方
麻油酒
麻黃溫痹湯
麻黃瀉白散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
麻黃桂枝升麻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湯
麻黃拭體湯
麻黃引氣湯
麻黃奪命湯
麻黃大黃散
麻黃復煎散
麻黃吳萸酒
麻黃十味丸
麻黃加葛根湯
麻黃加知母湯
麻黃鉤藤散
麻黃解毒湯
麻黃蠍梢散
麻黃蒸梨
麻黃羌活加半夏湯
麻仁潤腸丸
麻雀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