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麻葉繡球(《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
碎米丫、山茴香(《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植物形態
繡球繡線菊,又名:珍珠梅(《植物名實圖考》),珍珠繡球。灌木,高達1.5米。小枝細,無毛。葉卵形至菱狀卵形,長2~5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邊緣有缺刻樣鈍鋸齒,常為不明顯的3~5裂,兩面無毛,下面蒼綠色,有稍凸出之脈;葉柄長6~8毫米。花白色,雜性,成較小的傘形花序,徑約3厘米;花萼裂片卵形,先端尖;花瓣寬倒卵形;雄蕊多數;雌蕊5。蓇葖果直立,無毛,有反折或展開的花柱,萼宿存。花期4~5月。
分布我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性味
《貴州民》
功用主治
《間藥物》:"性微溫,味辛。"
《貴州民間藥物》:"調氣止痛。治白帶,瘡毒。"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研末浸油搽。
選方
①治跌打內傷,瘀血積滯疼痛:麻葉繡球根(乾的)二兩,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一兩。(《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咽喉腫痛:珍珠梅根一兩,半邊蓮、金銀花各五至六錢,水煎,加白糖服。(《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③治白帶:麻葉繡球根三錢,蒸白糖服。(《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碎米瘡:麻葉繡球根皮適量,研末泡菜油,搽患處。(《貴州民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