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桂溫經湯[中藥]

麻桂溫經湯[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麻桂溫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科補要》卷三。具有溫經散寒,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損傷後期。症見筋骨疼痛,活動不利,得熱痛減,遇風寒加劇。

歌訣

麻桂溫經白芷辛,桃紅赤芍甘草浸;溫經散寒活血瘀,損傷筋骨寒痛盡。

組成

麻黃、甘草、紅花各24g,桂枝、赤芍、桃仁、白芷各36g,細辛12g。

用法用量

上加生薑、蔥白,水煎服。

功用

溫經散寒,活血祛瘀。

主治

損傷後期。

方義

本方證是由損傷日久、風寒入絡,經脈凝澀所致。治宜溫經散寒,活血祛瘀。方中麻黃、桂枝宣發陽氣、溫經散寒,為君藥。白芷、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為臣藥。佐以桃仁、紅花、赤芍活血祛瘀。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活血祛瘀之功。

運用

診斷要點為筋骨疼痛,活動不利,得熱痛減,遇風寒加劇。

臨床常用於損傷後期。

加減化裁

若兼濕邪者,加羌活、獨活、防己、木瓜;若治腰部損傷,加狗脊、寄生、續斷、杜仲。

原方選錄

《傷科補要》:“麻桂溫經湯,歌曰:麻桂溫經湯治寒,紅花白芷細辛餐;桃仁赤芍姜蔥人,國老和中危自安。治傷後著寒,通經活絡去瘀。”

中藥方劑之麻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麻黃防風湯
麻根汁酒
麻豆煎
麻桂術甘湯
麻豆湯
麻根飲
麻杏陷胸湯
麻黃十神湯
麻黃連翹小豆湯合胡煎方
麻黃救急湯
麻藥散
麻子飲
麻石抒陽湯
麻子小豆湯
麻子仁酒
麻黃蛇床子粉
麻前飲
麻黃解表湯
麻仁龍膽丸
麻疹鴿蛋大米粥
麻仁膏
麻仁煎
麻甘豆腐湯
麻煎丸
麻仁大黃丸
麻仁圓
麻黃宣肺散
麻烏四物合劑
麻黃如聖飲
麻黃煎
麻黃加生地黃湯
麻黃五癇湯
麻黃飲子
麻黃二陳湯
麻黃止煩下氣湯
麻黃透肌湯
麻雞丸
麻黃桂枝各半湯
麻風藥酒
麻黃地骨皮湯
麻黃桂心湯
麻黃根粉
麻黃四物湯
麻附五皮飲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桂溫經湯
麻黃蟬蛻湯
麻黃醇酒湯
麻黃人參芍藥湯
麻黃柴胡升麻湯
麻黃杏仁飲
麻黃酒
麻黃赤芍湯
麻黃豆蔻丸
麻仁酒
麻桂飲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知母石膏湯
麻黃白虎湯
麻黃茵陳醇酒湯
麻黃茱萸湯
麻杏二三湯
麻風膏
麻黃羌活散
麻黃獨活湯
麻黃甘草湯
麻黃紫草湯
麻豆散
麻黃調心泄熱湯
麻菊二陳湯
麻黃粥
麻根湯
麻桂二陳湯
麻杏石膏湯
麻杏甘石湯
麻布飲
麻子潤腸湯
麻子仁丸
麻涼膏
麻仁潤腸湯
麻黃細辛丸
麻仁四物湯
麻丸子
麻黃六合湯
麻黃五味湯
麻黃二桂枝一小青龍一湯
麻黃一劑飲
麻風錠子
麻風丸
麻黃生薑湯
麻附細辛湯
麻豆膏
麻蟲膏
麻石加味湯
麻痘風搐方
麻油酒
麻黃溫痹湯
麻黃瀉白散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
麻黃桂枝升麻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湯
麻黃拭體湯
麻黃引氣湯
麻黃奪命湯
麻黃大黃散
麻黃復煎散
麻黃吳萸酒
麻黃十味丸
麻黃加葛根湯
麻黃加知母湯
麻黃鉤藤散
麻黃解毒湯
麻黃蠍梢散
麻黃蒸梨
麻黃羌活加半夏湯
麻仁潤腸丸
麻雀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