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這是野心與道德觀念互相拉扯的一場拔河。蘇格蘭大將麥克貝斯因為聽信三個女巫的預言,以及麥馬貝斯夫人的慫恿而殺害國王鄧肯,卻因此逐步走向自我毀滅的過程。
本書乃中國莎士比亞學會會長方平,參照歐美當代備受重視的Bevington全集本(1992年)與Riverside全集本(1974年),採用「音組」的觀念,以詩體方式譯出,並結合現代莎學研究成果的新闡釋,以更接近原作體裁、風格的譯文,重現原作的意境與情態。
本書除有名家插畫及編列行碼外,另附有一篇幫助讀者欣賞與理解的前言,以及關於該劇的背景資料,包括版本、寫作年份、取材來源等考證,供讀者參考。
關於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雷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浪漫主義時期讚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