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經過
1956年春在離麗江古城11公里的漾西木家橋南面,發現三根民族人類股骨和一具少女頭骨化石,被定名為“麗江人”,據同時出土的哺乳動物雲南軸鹿判斷,地質年代為更新世晚期,屬距今10—5萬年的晚期智人,還出土伴生物舊石器、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等28件。近年麗江市文物工作者王志泓又在木家橋東、蛇山首端發現有孔石刀餅狀有孔石錘等多件細石器。
“麗江人”文化遺存的發現還受到 郭沫若的深切關注,並載入他所編著的《中國史稿》一書。這些發現揭示出麗江這一地區深厚的文化內涵,對研究這一時期雲南先民和周邊少數民族祖先的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同時擴大了我國西南地區舊石器分布範圍。
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和石器地點。發現於雲南省麗江市西南木家橋村附近。1956年在村南採集到 3件人類股骨化石。1963年又在砂礫層中發現了一些動物化石和石製品。1964年又出土了 1件少女頭骨。據哺乳動物化石判斷,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後期。
3件股骨中有兩件一左一右,屬於同一個體;另一件左股骨屬於另一個體。石製品共6件,均為燧石製品,包括石片、石核和石核碎塊。石片較大,長達7.6厘米,保留有自然台面,打擊點散漫,半錐體不顯著。有一件石核有3個自然面,其中兩面曾作台面使用過,留下了重疊的石片疤。此外,還從砂礫層中發現了一段有鑽孔痕跡的鹿角。所發現的動物化石,有劍齒象、犀牛和雲南軸鹿等。這一地點雖然材料不多,但石製品出土層位清楚。它的發現,擴大了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分布範圍,為在滇北地區進一步尋找舊石器時代的遺存提供了線索。
形態特點
頭骨特點
麗江人頭骨(雲南省博物館收藏)有一定程度的石化,但石化程度並不太深,頭骨呈灰褐色,局部有色澤較深、大小不等的色斑。
腦顱部分比較完整,除左側顳骨的鼓乳部、枕骨的底部和兩側部缺失外,其餘部分保存完好。
由頂面觀察,兩頂結節明顯向外突出,頭骨的前部較窄,頭骨成五角形。最大頭寬是在兩側顳鱗後上緣的稍下方,這一點與我國大多數晚期類型的化石智人相似,而與歐洲晚期類的化石智人頭骨有所不同,後者的最大頭寬多位於兩頂結節較低處。現代人最大頭寬所在位置,情況不一,歐洲人多在頂結節處;我國現代人,女性多在頂結節下方,男性多在顳鱗上沿附近。
最大寬垂直位置指數值(即:頭最大寬,eu-eu,在眼耳平面上的投影高×100恥顱高)我國晚期類型的化石智人平均為34.1,現代華東人(女性)39.9,麗江人31.3。在這方面,麗江人較為原始。
麗江人頭骨沒有明顯的頂孔。僅在相當頂孔區處有一微低的凹陷,矢狀縫右側似有一很細的小孔。此頭骨沒有明顯的矢狀嵴,僅在它的前額處似有一些痕跡。
麗江人頭骨的顱長167.0毫米,顱寬141.0毫米,顱指數為84.4,屬圓顱型。化石人類的頭骨,比較普遍的是長顱型,而資陽人為中顱型。
麗江人頂骨的乳突部不存在角圓枕(torus angularis),枕部圓鈍。枕外隆突點的位置明顯地比人字點靠近前方,現代人的約在同一垂直線上,而化石人類多在人字點的後方。
由側面觀察,眉弓發育甚弱,眉間突度幾不可測定,前額部分垂直且甚為飽滿。枕部圓鈍,具有明顯的“髮髻狀”隆起。我國晚期化石智人頭骨的枕部有此結構為其共同特徵,現代人此結構一般趨向消失,而早期類型的化石智人則有比“髮髻狀”隆起更為後突的結構,稱為“跟狀結節”。
額面上部扁平程度對判別種族屬性有較大的意義。鼻顴角麗江人為146.5°,蒙古人種為148°~149°,歐洲人種為135°~137°,新石器時代大汶口人(女性)為148.44°,現代華南人為145.1°,華北人為145.1°。另外,尚可用額指數表示其扁平程度。麗江人額指數為15.7。據吳定良、莫蘭特研究,歐洲人及西亞人為19.4~20.5,亞洲蒙古人種和愛斯基摩人為14.1~16.5,現代華北人14.8,雲南人14.3。歐洲人種指數值一般高於20,蒙古人種多不超過15,因此由額面上部扁平程度看,麗江人明顯屬於蒙古人種。
頭骨狀況
整個頭骨的各骨縫均無明顯的癒合。枕骨底部雖已缺失,但蝶骨體與之接合處還遺有軟骨骨骺的痕跡,表明基底縫未曾全部癒合,基底縫未癒合示頭骨的年齡未達成年。顳骨的乳突部尚未與鼓室部及鱗部完全癒合,也說明該頭骨的年紀尚輕。頭骨只保存智齒的齒槽孔,智齒是否已經長出不能判斷。右m2已經長出,僅內側齒尖微有磨耗,依照現代人牙齒萌出年齡的資料,該牙一般是在12歲半左右萌出。
頭骨的體積較小,骨質表面比較細緻平滑,肌嵴不明顯,眉弓發育甚弱,額部豐滿,有明顯的額結節和頂結節,明顯發達的額結節和頂結節是幼年頭骨的特點,亦常為女性頭骨所保留。枕外隆突發育弱,頭骨的骨壁較薄。綜觀之,麗江人頭骨可能屬於少年女性的個體。
初步結論
麗江人頭骨是雲南迄今已發現的更新世晚期化石智人的顱骨化石,為研究雲南地區化石人類學提供了資料。
麗江人頭骨代表一個少年女性的個體,雖然在某些性狀上,如最大寬垂直位置指數較低,枕部有明顯的“髮髻狀”隆起,耳外孔長軸上端朝前方傾斜,帶有一定的原始性,但從總的來看,與現代人是十分接近的,沒有顯著的差異。
在判別種族的歸屬的幾項重要指標下,如額面上部扁平程度(鼻額角、額指數)、最小額寬等,表現出明顯的蒙古人種特點。
由於麗江人本身的材料還少,對比資料也不足,麗江人與雲南地區新石器時代先民以及與少數民族祖先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的工作。
發現意義
“ 麗江人 ”表現出 蒙古人種 的特徵,說明早在十萬年前,已有 中華民族 的祖先在麗江地區繁衍生息。漾弓江畔同時出土28件舊石器,是原始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與“麗江人”共同出土的還有一件鹿角器,兩邊穿孔,但均未穿通,它是雲南迄今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唯一的角器。這些發現,對於研究雲南少數民族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