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巴戟(去心)2兩半,肉蓯蓉(酒洗,去甲,酥炙)2兩,葫蘆巴(微炒)2兩,破故紙(酒浸,炒)2兩,川牛膝(酒洗,去蘆)1兩,白茯神(去木)1兩,菟絲子(酒煮乾)2兩,甘枸杞(炒)2兩,山萸(酒浸,去核)2兩半,龍骨(火煅,童便、醋、鹽淬九次,井水浸3日,曬乾)1兩,敗龜版(去裙邊,酥炙)1兩,大附子(童便入鹽共煮7次,去皮臍)1兩或5錢。
【製法】
上為細末,用鹿髓同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壯陽補腎。主治下元冷憊。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空心溫酒、米湯。炒鹽湯任下。
【摘錄】
《濟陽綱目》卷六十四
中藥方劑之鹿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