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害
鹽害是因鹽分積存過多而導致危害的現象。可分為風鹽害(salty wind damage)和土壤鹽害(saline soil damage)兩類。風鹽害指因強風將大量海鹽粒子從海上搬運到陸地上所造成的危害。這些鹽分若附著在輸電導線等電器器件上,會因絕緣不良導致短路事故;它如附著在植物上,會導致枝葉枯死。但葉面角質層發達的海桐、大葉黃楊、蘆檜等樹種抗鹽能力強,可用作海岸防風林,藉以防止風鹽害。日本沖繩島的蘆檜防風林即是一例。土壤鹽害,在半乾旱、乾旱地區是由於蒸發量大於降雨量,地下水位又過高(超過臨界深度),故而在乾旱通過上升水流將土壤中的鹽分積累於地表;在沿海地區則由於受海水浸漬,使土壤積累過多鹽分而使植物受害。我國受鹽害的土壤約1億畝。改良措施主要是排水洗鹽、種植水稻、種植綠肥和增施有機肥、精細耕作及化學改良等。鹽害是危害出土的遺蹟的一種現象,通常出現在沙漠地區。
沙漠空氣中的水份少但水份蒸發量卻很大,在毛細管作用之下,地下水被引到地上蒸發。然而,水中的鹽份仍留在陸地表面或建築物內結晶,最終可能使建築物的磚頭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