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台

【注音】luán tái 【釋義】①宮殿高台的美稱。②唐時門下省的別名。後借指朝廷高級政務機構。③妝檯。④指仙女居處。 【出處】1、參見九流部·神仙“乘鸞”。2、唐·劉禹錫《和楊師皋給事傷小姬英英》:“鸞台夜直衣衾冷,雲雨無因入禁城。”

【辭彙】鸞台

【示例】1、當代·殷謙《天廷秘傳》:“靈階之側桃紅細柳綠,宮門之下靈翠繞珠圍,金鳳鏘鳴仙鶴清唳,宮門左見青龍徊翔,右聞白虎曼嘯。大殿之內,霧簾雲幕,氣紫煙香,祥雲縹緲,霞鮮錦裳,鳳彩鸞章。天斗端坐於鸞台之上,面向珠簾玉案,背靠翡翠碧屏,左右童男童女各四名伴隨,台下左右早有軒轅昊、笪殷昊、伏羲昊、女姬、燃燈佛待命。”★當代·殷謙《天廷秘傳》第二回

【延伸】唐官署名。光宅元年(684),由門下省改置。神龍元年(705)復原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