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堂

「鸞堂」廣義的說,是指以「扶鸞」進行神人溝通,並正式將扶鸞作為例行性的宣教活動的民間宗教機構;狹義的說,系以三恩主(奉祀關聖帝君為主神、加祀孚右帝君、司命真君,尊稱為三聖恩主)為主祀而在台灣發展形成的「儒宗神教」。清末台灣鸞堂的興起,被認為是當時中國全國性鸞堂運動的一環。真正將鸞堂信仰以「儒教」名義向中華民國內政部登記成功的,則是「中國儒教會」,時於民國89年。台灣鸞堂信仰興起的過程中,客家移民雖不是最早的傳播者,卻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日本據台之後,客家鸞生以及鸞堂的影響力尤有明顯增長。

簡介

鸞堂是台灣民間信仰頗為興盛的宗教流派,又稱鸞門、聖堂、聖門、儒門,或稱儒宗神教、儒宗聖教、儒宗鸞教等。鸞堂標榜以儒為宗、以神為教,主祀恩主公。鸞堂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扶乩闡教的鸞生組織和宗教活動。扶鸞著書是鸞堂團體性的儀式活動,以傳達神諭的靈媒為核心,組合信徒共同參與神聖降壇因緣說法的神秘宗教體驗,在莊嚴隆重的儀式氣氛中,感染著神靈附體的悸動情緒。因此大部分鸞堂以著造鸞文、刊印鸞書,為其代天宣化的神聖職責。

內涵

鸞書的內容大多集中在儒釋道教化百姓的意識形態,進而調和三教內含的形上思想,成為民眾信仰行為與生活規範的最高指導方針。台灣光復之後,鸞堂的宗教性發展更為普遍,鸞書的刊印蔚為風潮,逐漸成為民間鄉土宗教活動的主流。內容大約分成終極信仰、勸世化民、治身修道等三大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