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峰寺

鷺峰寺

鷺峰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鷺峰山上,景色秀麗,不少文人墨客曾來觀賞此山景色,並留下了墨跡。


鷺峰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鷺峰山上。
明末,邑人抗清英雄朱繼祚於萬曆47年(1619)登進士第,先後授編、累遷禮部右侍郎等職,因與奸佞政見不合,被謗二度罷黜歸里。他曾夢見一老翁對他說,有難時可跟白鷺走。他回故里後聽聞鷺峰山上有白鷺群棲。於是,他就來鷺峰山閒居。在最高的寶殿峰下建寺(鷺峰寺),並修築石寨(鷺峰寨)。
鷺峰寺建築規模不大,單進兩配廂房。寺是近年民眾在原址上重建的。寺門正對“香爐峰”,當春末夏初雲霧繚繞之際,峰上香爐內焚香生煙。寺前山上還有一石形似桃子,稱為“石桃”;其左上方有“石帽”;寺南面有一長方形巨石橡棺材,人稱“石棺”;寺左有一“石鼓”,以石擊之其聲如鼓。
鷺峰寺的右側下方有一直徑丈許的水池,水清澈見底,可照人影。一老者說,中秋午夜,風清月朗時分,明月倒影池中,隨著水波微動,月影隨著挪動。此池名曰“弄月池”。鷺峰山景色秀麗,不少文人墨客曾來觀賞此山景色,並留下了墨跡。

鷺峰寺遊記

平海灣畔,聳立著一座山,最高處的幾個山峰形如海鷺,取名為鷺峰山。而正在最高頂峰之間有一坳處,裡面樹木繁盛,山石秀美,在綠樹掩映中隱約著一座古剎——鷺峰寺。
上鷺峰山可以從東嶠平海埭頭三個方向上,從山腳步行向上到達鷺峰寺,都須要二三個小時。登臨至鷺峰山頂巨大磐石上,可以俯瞰四周,興化灣,平海灣一覽無餘,任清風徐徐,極目遠眺,海闊天空,心曠神怡。古人真是不簡單啊,在這高山峰間找這樣的一處山凹地,古代交通不便,山石嶙峋,只有一條小徑通達到,在這裡築起高牆長城,建立山寨,找到水泉,開荒田地,蓋起房落,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生活。
沿著險峻山嶺,從古城牆門下穿過,進入山谷,一下子風寂靜了,只有小鳥的鳴叫聲,讓人覺得進入另一天地間,四面山峰阻擋了人的視線,只看四周形狀奇異引人比喻形容的山石在天空中,天似乎很近。蔥鬱的相思樹林,遮蔽了頭上的陽光,幽靜中聽到鳥鳴的回音,又覺得很是空曠。路轉盡頭看到了“鷺峰禪寺”。這座藤蔓爬滿牆壁的山寺,圍牆四合,牆外有一小埕,圍著小護牆,拾級推開寺門,正殿一排七間單層,院落東西各有兩層對座樓,是當年和尚居住房。石灰夯築的院子埕面,花壇中種著百年樹齡的五色茶花樹,花開很好,對面有數米高羅漢松樹一棵。這座創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的鷺峰岩精舍,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共有四十三代和尚在這裡住持並圓寂這山谷間,留下了座座佛墳塔石。古寺鼎盛時,有五六十個和尚在此修行,如今卻空空地留下一個大院。不過此地的山民依然保護著,讓菩薩供龕前的香火飄蕩,還集資修建了多處建築,只是少了古氣。寺中養著一隻年齡有三十多的老黃牛,是古寺的“前生牛”。
鷺峰寺的東面岩石邊有一口名泉,名為“弄月池”(篆字刻),池水常年不涸,可供飲用,又能澆灌田地,寺院周圍有二三畝的田地可以耕種。沿著小路邊的石刻看到有“雙松囗”、“獨木橋”、“石門”等篆字,“少室”兩字是楷體,端莊遒勁,刻工精緻。有一對線條流暢,形體奔放舒展的龍鳳刻隱沒在草叢邊,別有韻味。谷內的石刻還有眾多,散布在樹叢密林的巨石邊或上面,有的達數米高大,如“絕嶺岩”。讓人想像到當年在此修心的僧侶們清心寡欲樸質風雅的生活追求。
鷺峰寺的東北上處的“寶峰亭”原是一座尼姑庵,後來毀於火災,現在的雙層石頭建築和界外普通人家的建築一樣,是當地人民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
鷺峰寺的年代久遠,鷺峰古寨是南明東閣大學士朱繼祚建,是當年抗清據點。也是曾經的古戰場了,長達兩公里多的寨牆沿著山勢險峻的山嶺建起,高處達到五米,寬有一米多。現在還可以找到東、北寨石門,南門已經被採石毀壞了,所圈起的寨面積有5000平方米。東門旁的巨石主峰上尚存當年烽火台一樣的“掛燈處”遺蹟,想當年這偏僻山野也是喊殺聲隆隆,如今繁榮盛世,此處是一片寂靜。
古寺古寨,茂密的樹木,林間的各種小鳥鳴叫,讓人如同置身於世外幽境,對面的“香爐峰”奇異形態,讓觀者浮想,棲息在峰頂山岩上的野鴿群自由自在,這裡依舊是鳥類的一處天堂。
出了寺寨,可以在鷺峰山群嶺間尋找多處景點和寺廟,都是千百年來至今的古蹟奇觀,只是如今都已經荒落廢棄,又經近十幾年來採石挖炸毀壞,漸漸地消失。出鷺峰寨向西行三公里有一“興泉寺”,單就寺門口兩株數百年古樹,足夠讓人久久駐步:一株斜長向上的羅漢松,另一株是紅色山茶花。向北行可以得以觀覽一塊如瀑布懸掛的巨大岩石。
界外風光,靜在默默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