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溪簡介
鶴溪鎮,為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轄鎮,縣人民政府駐地。
鶴溪鎮是景寧畲族自治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0788人。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綠色富鎮、工業強鎮、旅遊活鎮、科技興鎮”的發展戰略,突出“茶山竹海菜園”三大工程建設,致力於走生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初步形成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城市並重的社會經濟發展格局。
明朝年間,處州鶴溪就有八大景點,具體是:
一、鶴溪春水;二、莘嶺寒泉;三、石印呈祥;四、卓峰拱秀;五、鴉頂晴雲;六、敕巒霽雪;七、牛峭朝嵐;八、鐵岩夕照。
文化鶴溪
畲鄉自古多遺蹟,位於畲鄉政治文化中心的鶴溪更是位居其首。縣政協正在編撰的《鶴溪古城》文史資料已經對鶴溪古蹟進行全面的蒐集和整理,不久即將面世,我們不妨先睹為快。
鶴溪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一些歷史遺蹟、遺物極具文物保護價值,為此,有效地搶救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產資源,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秦末漢初,中原氏族為避戰火渡河南遷,一部分進入景寧地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至今,本地還沿用“浮丘”、“沐鶴”、“釣台”等古地名,民眾中流傳著浮丘伯沿溪沐鶴、羽化登仙的歷史傳說。
鶴溪鎮區形成於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時置沐鶴鄉,隸屬於青田縣,已有1300來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鎮。至明景泰三年置縣,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壘石為城,周長二里有餘。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滄桑,積澱了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鶴溪古鎮格局獨特,民宅官衙依山臨水,兩條小溪穿城而過,不失浙南山城風韻。其街巷狹窄,曲折迴轉,在建築布局上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
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如今,一些文物、古蹟已有不同程度的損毀。為促進古鎮底蘊深厚的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縣政協文史委擬用一年的時間,編輯出版文史資料《鶴溪古城》,藉助圖片和文字載體將古城的原貌、文化歷史古蹟、人文典故等記載下來,真切地給後人留下一份可資研究的內涵豐富、內容翔實的資料。
為了進一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文史資料 “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2009年,縣政協文史委根據縣政協年度工作要點安排著手落實第十三輯文史資料《鶴溪古城》的征編工作。
據工作人員介紹,編輯《鶴溪古城》的目的意義,首先,是為了配合鶴溪鎮創建省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活動,並從歷史文化的層面上,為其提供一些立論依據和輿論支持;其次,是深入挖掘鶴溪鎮悠久的歷史文化,推進鶴溪古城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其三,是積澱畲鄉文化底蘊,傳承地方鄉土文化,續接斷層的文脈,服務於打造“文化基地”工作;其四,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服務於發展旅遊產業和旅遊產品開發。
為了做好編撰工作,縣政協文史委組織有關人員,認真開展前期調
研,傾聽各方意見,及時理清編輯思路,擬定《鶴溪古城》全書整體框架、目錄,確定了全書圖文並重、相互印證的整體風格。在編撰期間,還走訪縣老年大學、縣檔案局、雲和縣檔案局,聯合仙童、紅星、城南、城西社區召開座談會,深入縣城周邊山村、各名勝點、城南舊城,就當地的古建築、古遺址和歷史人文等資源開展專題調研,徵集相關線索、拍攝資料圖片。一年來,先後召開各種相關會議16次,拍攝圖片1200餘張,徵集文字資料10餘萬字。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文史資料《鶴溪古城》初稿現已基本完成。全書選目範圍為鶴溪盆地集水區域內的名勝古蹟、古建築、古村落、歷史名人等,設“名勝古蹟”、“古建掠影”、“畲村古韻”、“人物春秋”等四章,力求圖文並茂,史實與文化價值並重,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文史資料精品。
第一章名勝古蹟。追根溯源,梳理古城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從巨觀上介紹古城的文化底蘊。“浮丘伯”為景寧最初的人文符號,亦是古城文脈的最早淵源,故本書開門見山開篇點題,首先介紹“浮丘伯釣台”,定下全書續接歷史文脈、挖掘古城文化底蘊的基調。其次,介紹“鶴溪八景”、“敕木山”、“寨山”及相關的文物古蹟,是為鶴溪古城文化積澱的具體體現。主要篇目有浮丘伯釣台(附:《浮丘考》、《也說浮丘》、《浮丘伯與鯉魚精》);鶴溪八景(鶴溪春水、牛嶠朝嵐、敕巒霽雪、石印呈祥、莘嶺寒泉、鐵崖夕照、鴉頂晴雲、卓峰拱秀);敕木山(景邑之鎮山);石印山(附:登石印山歌);寨山(附:豸山古松詩、寨山風雲);浣紗潭(附:《浣紗潭韻事》);洞天門(附:《金字牌坊》、《陳璗故道》)等7節。
第二章古建掠影。分古宅尋蹤、古蹟鉤沉、宗祠寺廟等三節,在選材立目時,著重考慮選目的歷史文化價值,並突出相對保存完好的古建,對一些已損毀消失,但在本地歷史上又有一定分量的古建,也力求以實帶虛,用適當的篇幅給予介紹,如“金仙寺”、“敬山宮”、“縣衙”等。這樣,一方面突出古城的文化底蘊,一方面也為打造旅遊大縣張本。
古宅尋蹤主要收錄了縣衙、潘家老宅(三處)、梅家老屋、大夫第;葉府、梁家老宅(二處)、洪家老宅(二處)、藍家老宅等。
古蹟鉤沉主要收錄了街道里弄(梁弄底、陳宅里弄、塔頭街、戲台後、牌坊底、橋底弄、水井弄、文昌閣弄、南門弄、童弄街);古城八井;古城橋梁(上橋、下橋、鶴溪橋);忠烈祠(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文教遺蹟(雅峰書院、桐琴國小、景寧簡師、浙江少數民族師範);醫藥舊蹤(施醫局、西醫診所、老藥店、育嬰堂);商鋪(亦我軒照相館、振源雜貨店)等。
寺廟宗祠主要收錄了孔廟、湯夫人廟、惠明寺、金仙寺、清修寺、金錫庵、敬山宮(馬天仙的傳說)、社稷壇(附:城隍廟、東嶽宮、武廟、文昌閣、玄壇殿瑣記)、宗祠遺貌(潘氏宗祠、葉氏宗祠、湯氏宗祠,帶述:梁氏宗祠、吳氏宗祠、陳氏宗祠、洪氏宗祠)附潘駙馬的傳說、造弓鎮馬的故事、開國名賢坊、節孝坊、節孝坊的故事等。
第三章畲村古韻。集中介紹7個古樸的村落,都分布在古城周圍,鶴溪盆地的集水範圍之內。介紹時各有側重,內容涉及人文歷史、文物古蹟、地方特產、民族風情、當地名人等,主要篇目有葉山頭村(畲族始居地);惠明寺村(金獎名茶、葉乙照墓);敕木山村(德國學者史圖博寫畲族等);雙後降村(藍陳契山歌、村歌);周湖村(沼氣建設、藍春翠);東弄村(祭祖舞、彩帶);三枝樹村(新農村建設等)。
第四章人物春秋。鶴溪古鎮人傑地靈,曾湧現出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本書收錄了生活年代在建國前、並已有定論(縣誌收錄)的本土歷史人物十餘人,如潘特竦、潘翼、湯思退、葉翥、陳言、潘琴、潘辰、潘可藻、藍炳水、潘鍾俊、葉葆祺、葉桐、戴夢齡等。
八景題詩
明朝年間,鶴溪就有八大景點,具體是:
一、鶴溪春水(清)潘援詩云:
沫鶴仙人去不還,沫鶴溪水清且閒。細柳青青照晴池,落花點點浮滄瀾。
我來訪古尋仙趾,逝者如斯契深理。振衣吟嘯過芳洲,綠蔭白鷺驚飛起。
二、莘嶺寒泉(清)張久華詩云:
洞天門內鎖雙巒,中有丁泠玉液湍。岩脈流膏香淡淡,屬花迸乳韻珊珊。
露華沁齒三秋冷,雪味澆脾六月寒。一勺可人憐益爽,碧粘格是蕊剛丹。
三、石印呈祥(清)潘援詩云:
何年天星墜林口,化為石印石如斗。蘚紋苔篆由天鍾,霧鎖雲封仗神守。
乾坤清氣儲休祥,兆時令尹多賢良。只今民牧有召杜,喜看此石生輝光。
四、卓峰拱秀(清)張久華詩云:
南山擁翠廣庭前,靈劈千尋別有天。螺髻何年孤拔地,蓮華終古碧參天。
行驚朴亞浮雲上,坐愛亭盈落照邊。柱笏相看真秀絕,支空一朵卓寒沿。
五、鴉頂晴雲(清)潘援詩云:
鴉峰削出青芙蓉,摩空萬丈如飛龍。上有晴雲自天下,倚岩傍樹時相從。
繞來高疊連山起,映日朦朧散文綺。畫闌時向醉中看,疑是香飛翠屏里。
六、敕巒霽雪(清)張九華詩云:
敕巒雲淨雪皚皚,更得晴輝照欄來。一路珠簾迎霽卷,千尋瑤島倚花開。
黛痕傅粉遙臨鏡,樹色添花遍誤梅。此日看山較明白,浮嵐改盡況纖埃。
七、牛峭朝嵐(清)潘援詩云:
危礅奔突臨碧灣,亭亭屹立煙霞間。奇樹春深翠蔭密,釣台跡古浮雲間。
大化融融氣清淑,掩映浮嵐侵晴旭。有時黃鶴忽飛來,金衣點破蒼苔綠。
八、鐵岩夕照(清)潘援詩云:
壯哉危岩露天表,春草不生秋蘚老。金鴉銜火落西峰,猶掛餘暉在林梢。
霞光遙映高蒼蒼,眾山羅列皆下方。按得乘風上絕頂,直凌倒影觀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