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八景

沂水八景

沂水八景有沂水古八景和沂水新八景。沂水古八景即東皋晚照、岜山聳翠、望仙石橋、織女仙洞、穆陵停雪、龍池浸月、閔公書院、沂水拖藍。沂水新八景即跋山水庫、溶洞漂流、留虎石花、四門螢火、雪山晴虹、上岩靈泉、紀崗風煙、聖水清蔭。明代進士邑人楊光溥有《題沂陽八景詩》,邑人文士多所題詠,現蒐集部分以作參證。

基本信息

東皋晚照

東皋晚照 東皋晚照

東皋即東皋山(俗稱東嶺),南北走向,海拔170米。據清道光《沂水縣誌》載:“爆山之東即鑼鼓山,鑼鼓山東南、縣治之東為東皋山。學宮在其西麓,又西即今縣治,又西即沂水徑流”,“馬山(縣城東北2.5公里)西南為東皋山,……山脈遠自沂山,近自雪山,其別支為走馬嶺,逶迤南下,迭起迭伏,為莒沂界。”

解放前,東皋山上建有玉皇閣、文昌閣、耶穌教堂、大小文峰塔等建築物。當時東皋山上沒有住戶,滿山松柏,冬夏常青。每當晴明之日,太陽將落時,陽光經沂河返射到東皋山上,彩霞萬道,飄忽閃爍,撲朔迷離,甚為美麗,故稱“東皋晚照”。

東皋晚照

楊光溥

晚坐東皋日已頹,餘光紅映碧雲堆。

海霞不雨林頭出,野火無煙鳥外開。

扶策送將詩客去,騎牛催出牧童來。

明朝有酒真堪嘗,不到黃昏不肯回。

東皋即事

沂水八景 沂水八景

楊光溥

紅塵聊且避浮名,日日東皋醉復醒。

寓目雲山千里興,繞城雞犬萬家聲。

溪邊薄凍層層結,天際輕陰款款晴。

見說望仙橋下景,不知賞業幾時成。

東皋晚照

黨寶修

憶昔沂邊堆岸崇,於今端踞四城中。

貫聯通路南襟北,高聳浮屠西勘東。

日泄一湖金錯水,夜撐萬盞玉蒸燈。

暮輝夕照臨清鑒,此地詩心千古濃。

岜山聳翠

岜山在縣城南5公里處,有東西兩岜山。抗日戰爭以前的岜山上,滿山松柏,林木繁郁,冬夏青翠,故稱“岜山聳翠”。一說是因早晨霧重時,霧中帶紅翠色,故稱。清道光《沂水縣誌》載:“山多喬木,有聳翠之意,為縣八景之一。”有詩為證:

岜山聳翠

楊光溥

縣郭南頭路幾重,兩山隱隱列西東。

雲開螺髻高千丈,日出金蓮掙半空。

春雨更添無限綠,晚霞別助一般紅。

酒醒卻憶行吟處,只在青青一抹中。

岜山聳翠

黨寶修

沂水南下岜山從,一抹翠青有柏松。

取土徑流平落勢,采砂削石滅行蹤。

遠瞻蓋邑霞藹逮,登臨團城霧朦朧。

聯袂高橋開地氣,龜蛇形象漸漸中。

望仙石橋

望仙石橋在鞍子橋以西百米處(原劉南宅後牆外,現沂水縣酒廠北院牆外)。傳說劉南宅的主人曾與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相好,呂洞賓給劉家設計了八卦宅圖樣。八卦宅的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方,都有一對對稱的門,生人入內往往迷路出不來。八卦宅建成後,呂洞賓就走了,臨行對劉家說,如想念他,站在橋上西望,即可望見他。故稱“望仙石橋”。有詩為證:

望仙石橋

楊光溥

仙人一去幾千秋,偃月空中水自流。

丹就不須青鳥約,身輕直駕白雲遊。

風飄環佩歷回首,人依欄乾盡舉頭。

我到當時還跨鶴,腰纏十萬上揚州。

望仙石橋

黨寶修

也曾站上望仙橋,其實東關路一條。

淼淼沂波春草綠,嶙嶙商店酒旗高。

比鄰宅第宦官近,相與蓬萊天海遙。

弱水文章君須讀,團城晚課可早朝。

織女仙洞

織女仙洞在東里店(現屬沂源縣)以西約10公里處。仙洞在沂河南岸的半山腰裡。洞內塑有織女神像,洞對面沂河北岸有一村叫牛郎官莊,還有牛郎廟,如牛郎織女隔天河。此地樹木茂密,為自然風景區。有詩為證:

織女仙洞

楊光溥

金梭曉夜為誰忙,隔水桃花滿洞香。

萬國盡沾堯雨露,九重欲補舜衣裳。

綺羅光映雲霞垂,機杼聲拋日月長。

卻笑天台有仙子,此生誰解憶劉郎!

登織女台

王松亭

高盤石磴赴仙關,洞口如逢列宿還。

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

縱知機杼此中有,那信鵲橋渡後閒。

我欲乘槎誰接引,客星高聽水潺潺。

天孫台上望仙樓,危檻平臨景物幽。

山徑南隨林麓轉,沂河東折古今流。

泉溪聲急晴疑雨,松柏風寒夏亦秋。

但於此間得少趣,尋源何事問牽牛。

織女仙洞

黨寶修

沂源自古有邳鄉,東里店頭仙子忙。

廟宇金身藏織女,洞窟石柱伴牛郎。

杼機軋軋編縞素,河漢迢迢訴憂傷。

商參人生抒長恨,嬌兒涕淚沾衣裳。

龍池浸月

龍池在縣城西原沂河木橋(木橋在80年代拆除)西頭北邊。所謂龍池,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淵子(淹子),據說沂河龍王即住此淵內。清代,每月十五日,月明風清之夜,一輪明月映照池內,兩月相照,故稱“龍池浸月”。

關於龍池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說清朝一位知縣攜眷來沂水赴任。有一天夜晚,知縣的少爺獨自一人來欣賞“龍池浸月”,流連忘返。夜深時,從淵子裡走出一美女,自稱是沂河龍王的女兒,與少爺有姻緣之份,龍女用手向淵中一指,淵中水分兩邊,閃出一條道路。少爺隨龍女進入龍宮成親。少爺夜出不歸,急壞了知縣老爺,派人四處尋找不見,三天后少爺自行回家。這位少爺向其父述說了遇龍女之事。知縣聽罷大怒,並親自寫一篇書文,斥責沂河龍王家教不嚴,縱女行邪,敗壞神風,將書文焚化投入淵中。遂下令收買石灰堆放池邊,等湊足數萬斤後即投入池內。是夜龍王託夢與知縣,自責家教有失,且說小女與少爺確有姻緣之數,勸知縣莫向池內下石灰,即刻搬遷云云。天明後,派人探視,龍池已被沙淤平,從此龍池浸月一景亦隨之湮沒。傳說沂河龍王搬家到苗家曲(今屬沂南縣)一深淵裡去了。清道光年間修的《沂水縣誌》載:“龍池,縣西,為八景之一,今湮。”這也說明清道光年間,此景已湮沒。有詩為證:

龍池浸月

楊光溥

百尺清泉浸太陰,等閒風月有龍吟。

漢妃置酒銀盤漾,湘女凌波寶鏡沉。

半頃瓊田呈白璧,一爐丹汞點黃金。

枕邊不奈清吟聒,應共蟾蜍說素心。

龍池浸月

黨寶修

沂河洲渚巨淵潭,曾經兀自枕泉眠。

飄渺風姿籠碧影,氤氳水氣鎖青嵐。

蛟龍入夜潛行雨,邑宰臨池禱有年。

勝跡湮沒足可惜,月光依舊色新鮮。

穆陵停雪

穆陵關位於沂水城北馬站鎮關頂村,穆陵關為齊國南疆的一個重要關隘。當時齊國的疆域,據《左傳》記載:“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穆陵關歷來是軍事要地,素有齊南天險之稱。

穆陵關不僅是軍事要地,也是沂水八景之一。每當寒冬臘月,大雪飄飄,沂山白雪皚皚,穆陵關積雪經久不化,遠遠望去,銀裝素裹。高侗詩中有“臘雪曾經六月看”句,故稱“穆陵停雪”。有詩為證:

穆陵停雪

楊光溥

同雲消盡暮天晴,山北山南一樣清。

鳥向水晶屏外過,人從雲母帳中行。

柳花冷覆長春苑,月影寒鋪不夜城。

卻憶藍關迷逐客,馬蹄偃蹇踏瑤瓊。

穆陵停雪

高侗

垂天寶磴朔風彈,臘雪曾經六月看。

去鶴吹泉分羽白,春山馳馬怯衣單。

光添皓月寒生谷,氣冽秋霜玉滿岩。

霸業猶餘威烈在,土城長峙碧流湍。

穆陵停雪

祝植齡

穆陵古道界青齊,路轉峰迴望欲迷。

北近硯山嵐氣會,南臨沭水暮雲低。

桓侯勝烈今安在,仲父高勛古未題。

惟有陽崖含臘處,三春各雪畫橋西。

穆陵停雪

黨寶修

兵能過險即馳關,要隘齊南一塹天。

東鎮沂蒙春水度,前撐莒魯穆陵嚴。

如今臘雪高樓遠,曾經朔風短浦寒。

千古空餘征伐事,暮鴉衰草恨相連。

清明雨中過穆陵關

王世貞

穆陵關頭峰削懸,哀???吹奔泉。

誰令冰雪漸成雨,豈為清明方禁菸。

桃花欲紅不肯放,柳條即青猶未眠。

南人過此淚雙落,耐可吳江十月天。

閔仲書院

閔仲書院在沂水西北部的韓旺鎮(現屬沂源縣)。韓旺東北部有座山叫閔仲山,閔仲書院就坐落在這山上。相傳孔子弟子閔子騫和仲子路曾在此讀書,書院內有子路的磨劍石和閔子的曬書台。明、清在此設有書院,民國後停辦。有詩為證:

閔公書院

楊光溥

人去多年壁亦頹,空聞德行並顏回。

侵階有草遺書帶,映雪無人撥簡灰。

古篆還余幽鳥跡,閒雲猶鎖故山隈。

當年想避權臣召,特地應從汶上來。

閔子書院

祝植齡

浮來古蹟幾千年,釋奠加今屬大賢。

石室依稀宏聖教,松陰仿佛續韋編。

牧童閒唱頹垣里,野老時來破壁前。

共被春風深拜仰,誾誾家學有薪傳。

閔公書院

黨寶修

浮來名稱此山原,見載史乘不紀前。

孝道閔騫傳萬古,忠誠費宰譽千年。

曬書台畔經常讀,磨劍石邊氣猶閒。

沂地流風醇樸厚,當思禮教屬先賢。

沂水拖藍

沂河上游原無水庫,河深流激,據鹹豐年間沂水知縣吳樹聲《沂水桑麻話》載:“沂河入夏,水勢平槽,數百石糧食船可直入運河”。船上行可至東里店、南麻。可見當時沂河水貌之不同於今日。所以當天氣晴朗時,蔚藍的天空映照在沂河清澈的水中,在東皋山上西望沂河,好像長長的一匹藍布拖在河中,故稱“沂水拖藍”。有詩為證:

沂水拖藍

楊光溥

雕崖山下是源流,百里南來始負舟。

月影恍移湘水夜,澗聲遙認楚江秋。

派分遠浦還同色,浪拍長天無盡頭。

正是暮春修禊罷,舞雩風裡任遨遊。

沂水拖藍

舒祥

拖藍曳練漾微波,百合泉來漸滿河。

蒙谷雪消蒼澤長,祊田雨後翠濤多。

青含冷雨沿堤樹,綠鎖寒煙近水莎。

但見漁舟隨處落,不妨風浪夜如何。

沂水拖藍

黨寶修

沂河縱橫參差堤,蘇北魯南岱崮奇。

船載曾經糧萬石,橋接可以駿千騎。

匯流山地泥沙水,析分平原涇渭溪。

碧浪一帆東到海,風煙如畫色迷離。

沂水新八景其一 跋山水渡

黨寶修

沂河截水跋山前,一望碧波映魯南。

垂釣能得餐飯盛,登臨自有逸情閒。

依湖舟子床頭暖,傍庫禾娘歲尾寒。

沫若題名成畫景,山鄉堰塞也天然。

沂水新八景其二 溶洞漂流

黨寶修

橫舟江海見常原,溶洞漂流諾水先。

暗黑劈風波嚴峻,驚濤擊浪影浮懸。

蓮花嶺下曉鍾遠,臥龍寺邊暮鼓寒。

識得遊人真面目,煙霞掌上易山川。

沂水新八景其三 留虎石花

黨寶修

會仙道院跡難蹤,方外鄉人訴衷情。

地底畫廊花石綻,天庭梵籟木琴聽。

解溶堅硬含酸水,鑿刻溫柔破冰風。

滑雪漂流少年事,范曾題字勢嫌輕。

沂水新八景其四 四門螢火

黨寶修

四門天洞匯成橋,丘嶺蒿林三尺高。

志乘在冊民先居,商人重利圈為牢。

照書亭畔無螢火,彎月湖邊有柳梢。

莒地瀠洄時密水,此中慶父避逍遙。

沂水新八景其五 雪山晴虹

黨寶修

沂東丘壑少泉岩,暮雨朝雲不起煙。

綠草一畦光瀲灩,晴虹百丈勢蜿蜒。

樓台新葺名聲久,亭榭舊椽卯榫嚴。

拓展培能憑參與,遊人爛漫眾口傳。

沂水新八景其六 上岩靈泉

黨寶修

靈泉岩上涌清涼,環渚向沂古寺藏。

銀杏千年能掛果,加楊百代育飛梁。

春風經手花香野,秋雨撩人意興傷。

佛號游僧調難著,虬松怪石病未央。

沂水新八景其七 姬崗風煙

黨寶修

失家姬子亦懷鄉,暫避春秋孤石崗。

岩壁千尋成故事,志乘一句演文章。

原生處女荊棘地,復墾商人競技場。

崖下還須新溉竹,王城舊夢在天堂。

沂水新八景其八 聖水清蔭

黨寶修

鍾靈毓秀亦封祠,蓋邑斯文曾在茲。

元晏名垂光溥記,王鷹刑解觀音知。

三清洞府石樑殿,一眼流泉碧水池。

匝地爽涼消暑氣,遊人接踵事成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