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集窯址

鶴壁集窯址

鶴壁集窯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鶴壁市以北約10公里處,鶴壁集窯的黑、褐彩陶瓷與河北磁州(觀台、彭城)窯一樣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其獨特的裝飾技藝,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鶴壁集窯址鶴壁集窯址文物
鶴壁集窯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鶴壁市以北約10公里處,窯址規模可觀,總面積達84萬平方米。始於唐終於元,歷史達五百年。入宋以後,陶瓷品種增多,其中黑、褐彩陶瓷也開始出現,並連續生產至元代。鶴壁集窯的黑、褐彩陶瓷與河北磁州(觀台、彭城)窯一樣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其獨特的裝飾技藝,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鶴壁集窯址於1954年首先被河南省文物工作隊發現,於1963年進行正式考古發掘。本文收集的黑、褐彩陶瓷是對該窯址考古發掘所獲得的大量標本中的代表樣品。通過系統的分析和研究,並與磁州(觀台、彭城)窯黑、褐彩陶瓷的胎、釉化學組成進行了比較,發現了它們之間的明顯差異。

簡介

鶴壁集窯址鶴壁集窯址
鶴壁集窯址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址。位於今河南省鶴壁集市的湯、淇兩河沿岸,共發現窯址10餘處,其中以鶴山區鶴壁集西邊瓷窯的規模為最大。窯址總面積約84萬平方米。創燒於唐而終於元。燒制的品種繁多,白地黑花瓷器與磁州窯的關係較為密切,故屬磁州窯系。1955年故宮博物院進行調查,1963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發掘。

唐五代時期,鶴壁集窯窯具都用耐火土製成。匣缽敞口,直壁。窯柱成管狀。支具分圓形墊餅和上下用圓形墊餅中間以柱相連的兩種。燒制器物以白釉瓷器為主,黃釉占一定比例,黑釉次之。器物有壺、瓶、、碗等。北宋時期,匣缽有直壁深腹與直壁方唇下部作鍋底形漏斗狀兩種。燒制瓷器仍以白釉為主,豆青色釉黑釉器為數不少。器形有碗、盤、罐、等。瓷器製作技術較以前有所提高,燒製品種增多,裝飾花紋也漸趨複雜,有刻劃花和白地繪黑花等。(見彩圖[瓷器殘片(宋)])
金代繼承北宋技術,窯具較前複雜多樣,除多種式樣的匣缽外,還有各種支墊與器托等。在裝飾技法上更為豐富多采,有刻花、劃花、印花、白地繪黑花,還生產釉上加紅綠彩器物。器形有各式瓶、壺、、缽、碗、盤等。褐黃釉折沿大盆最具特色,盆內施黃釉,外施黑,器內多刻劃各種紋飾,有的劃一昂首的鵝游於水上,有的劃蓮花、荷葉。兔紋也比較常見,其作法是先劃兔吃草的主題紋飾,在紋飾內敷一層薄薄的白色化妝土,然後施釉,在褐色地上襯托出褐黃色紋飾,這是鶴壁集窯的特有之作。
元代除燒制黑釉、醬釉瓷器外,還繼續燒造白地繪黑花器物,但瓷質和施釉均較粗糙,仿鈞窯的天藍釉和帶有紫紅色斑的瓷器卻大為增加。
鶴壁集窯的產生與發展,是直接與民間用瓷的需要相聯繫的,紋飾題材多來源於民間,表現了民間藝人熟練的技藝

樣品的外貌觀察

(圖)集窯金代白底黑花集窯金代白底黑花

樣品共十九件,所屬年代為北宋、金和元代,樣品器型有盆、瓶、碗等,大多數樣品器壁的一面施黑釉或醬色釉,黑、褐釉下無化妝土層,而另一面為白地黑花,在元代還有白捷運紅花、褐紅花和褐花。花紋裝飾一般採用繪花技藝,也有少數是繪花和劃花相結合,北宋和金代的白釉面一般無裂紋,但元代的光亮白釉面都有細裂紋或冰裂紋,乳白釉面個別也有裂紋。樣品的胎質一般都比較差,胎中有的還有較大黑或紅色顆粒。

樣品的胎、釉化學分析

(圖)集窯金代白底黑花集窯金代白底黑花

有代表性的樣品的胎、釉、釉加花,黑釉和化妝土層的化學成份列於表1和表2中。為了與歷代磁州窯黑。褐彩瓷的胎、釉化學組成進行比較,找到該兩窯之間在陶瓷化學組成方面的異同,特將磁州窯彩瓷的胎、釉化學組成也列於表4中。為了便於比較,以Al2O3分子數為1,分別計算出鹼金屬氧化物(R2O)、鹼土金屬氧化物(RO)、SiO2和RXOY的分子數,其計算值也分別列於表2、3、4中。其中RXOY表示著色氧化物Fe2O3、TiO2、MnO和其它雜質氧化物如P2O5等分子數的總和。

發展歷程

(圖)鶴壁集窯址鶴壁集窯址

鶴壁集窯的產生與發展,是直接與民間用瓷的需要相聯繫的,紋飾題材多來源於民間,表現了民間藝人熟練的技藝。唐五代時期,鶴壁集窯窯具都用耐火土製成。匣缽敞口,直壁。窯柱成管狀。支具分圓形墊餅和上下用圓形墊餅中間以柱相連的兩種。燒制器物以白釉瓷器為主,黃釉占一定比例,黑釉次之。器物有壺、瓶、罐、碗等。北宋時期,匣缽有直壁深腹與直壁方唇下部作鍋底形漏斗狀兩種。燒制瓷器仍以白釉為主,豆青色釉與黑釉器為數不少。器形有碗、盤、等。瓷器製作技術較以前有所提高,燒製品種增多,裝飾花紋也漸趨複雜,有刻劃花和白地繪黑花等。(見彩圖[瓷器殘片(宋)])
金代繼承北宋技術,窯具較前複雜多樣,除多種式樣的匣缽外,還有各種支墊與器托等。在裝飾技法上更為豐富多采,有刻花、劃花、印花、白地繪黑花,還生產釉上加紅綠彩器物。器形有各式瓶、壺、盂、缽、碗、盤等。褐黃釉折沿大盆最具特色,盆內施黃釉,外施黑釉,器內多刻劃各種紋飾,有的劃一昂首的鵝游於水上,有的劃蓮花荷葉。兔紋也比較常見,其作法是先劃兔吃草的主題紋飾,在紋飾內敷一層薄薄的白色化妝土,然後施釉,在褐色地上襯托出褐黃色紋飾,這是鶴壁集窯的特有之作。
元代除燒制黑釉、醬釉瓷器外,還繼續燒造白地繪黑花器物,但瓷質和施釉均較粗糙,仿鈞窯的天藍釉和帶有紫紅色斑的瓷器卻大為增加。

鶴壁集窯白與磁州窯對比分析

(圖)鶴壁集窯址鶴壁集窯址

(1)鶴壁集窯白地黑字、褐彩陶瓷大多用繪畫技法,少數用繪劃結合的技法裝飾陶瓷。
(2)北宋、金和元代鶴壁集窯白地黑、褐彩陶瓷的胎釉化學組成與歷代磁州窯相比,發現有以下幾點異同:

(a)胎——兩窯胎的SiO2分子數接近,都在3~4之間,而氧化鐵含量和熔劑氧化物分子數,一般來說鶴壁集窯高於磁州窯。因此鶴壁集窯樣品胎一般呈灰黃或灰紅色,也有少數樣品為灰白色,而磁州窯樣品胎一般為灰或灰白色。(b)化妝土——兩窯樣品都使用化妝土,鶴壁集窯化妝土的SiO2分子數(3.16~3.85)比磁州窯的SiO2分子數(2.4左右)明顯高。這說明鶴壁集窯化妝土中的Al2O3/SiO2比明顯低於磁州窯。而其中的鈦氧化物含量兩窯是比較接近的,都比較低,以使胎表面的增白效果明顯。
(C)白釉——兩窯釉的熔劑氧化物分子數(0.8—1.1)接近;RXOY分子數(0.04~0.08)也接近,但磁州窯釉的SiO2分子數(6.21~7.38)一般比鶴壁集窯釉的SiO2分子數(5.6~6.7)要高一些。不少樣品在彩繪面的背面施加過黑釉醬色釉,其特點是Al2O3含量較低(14—15%),熔劑氧化物分子數(1.3—1.6)較高,氧化鐵含量在4.8~5.3%之間。
(4)鶴壁集窯樣品的燒成溫度(1110~1160土20℃)低,胎都生燒,氣孔率很高(9~29%),胎中閉口氣孔少,玻化程度差。

關於鶴壁趙都問題

(圖)集窯金代白底黑花集窯金代白底黑花
趙都中牟,是戰國時期趙國遷都邯鄲之前最早的都城。從公元前424年到前386年共在中牟建都38年。雖時間較短,但由於趙都中牟是處於趙國由封閉型向中原擴張的轉折時期(也是趙國的上升時期),所以趙都中牟在趙國歷史上及趙文化的研究中之地位甚為重要。但由於年代較遠加之史料記載說法不一。其爭論目前主要有三:即河南中牟說、河北邯鄲邢台說、河南湯陰鶴壁說。據《史記正義》載:"湯陰縣西五十八里有牟山,蓋中牟邑在此山側也。湯陰西說實際上就是今“鶴壁說”,因為鶴壁原屬湯陰縣的西部轄區。記得1954年筆者首次來鶴壁考察古瓷窯遺址時,當時這裡還屬湯陰縣的第三區管轄、距湯陰縣城西五十多里。所以根據史料記載和自然地理環境,尤其1960年筆者親自參加了對鶴壁鹿樓鄉故縣附近規模巨大的(面積8.4萬平方米)從戰國到漢代的冶鐵遺址的考察,遺址時代不僅與趙都中牟同時,而且附近地勢平坦適宜築城建都。因此對於趙都中牟在今鶴壁境內的說法,很多專家是比較贊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