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茲國

鳩茲國

鳩茲國(前475-前570)公元兩千六百多年前的“鳩茲”是一個小國,是夾在吳、楚兩大國之間疲於應付的偃姓小國。即今鄂東英山、羅田相鄰兩縣的北部,其都邑在九資河鎮。公元前570年的楚共王時,楚國令尹子重率兵攻伐吳國,順手吞併了鳩茲國,從此這裡成了楚國邊關上的一個小邑。相傳鳩與群舒都是皋陶的後裔,國都在今天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

鳩茲國是戰國時期夾在吳、楚兩大國之間疲於應付的偃姓小國,國都在今天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後陸續為楚所滅。“九資”即“鳩茲”的變音。至今當地尚有古鳩茲國留下的石刻。(此石刻不是兩千年多年前的石刻,而是後人方誌學家王葆心所刻,王葆心出生於清朝末年,這石刻既為其所題,則至今不足兩百年。此之所謂古,指鳩茲之古,而非題刻之古。石刻當年想必位於河岸較高處,如今卻有一半浸入水中,看來河床抬高了不少。

九資河鎮是否是戰國時期鳩茲國,史載,蕪湖地區多為湖塘沼澤地區,因湖沼縱橫,鳩鳥雲集,而得名鳩茲。鳩茲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期周元王四年越滅吳,歸越境。周顯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滅越,鳩茲歸楚。(又,《左傳/襄公三年》載:“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吳,克鳩茲。”)秦分全國為三十六郡,蕪湖屬鄣郡,仍名鳩茲。在鳩茲附近有一長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蕪藻”,故後易名為蕪湖。據說,我國古代最早的水戰就是發生在公元前570年的鳩茲之戰。西晉學者杜預曾考證它在今日蕪湖市東40里處。安徽蕪湖與大別山南麓羅田、英山一帶,一度都為楚國屬地。但既然鳩茲之在蕪湖一帶史記甚詳,那么鳩茲故址當不在九資河地區。“鳩茲”變音為“九資”,此說不無道理,然而我們也只能推測,今九資河地區當年是古鳩茲的一部分,而不能因此就說其地為古之鳩茲邑,給今人造成誤會。王葆心先生“登雲山以望江淮,慨念春秋時楚鳩茲故邑之在此間者”。他在大別山高處遠眺江淮地區,油然想到鳩茲故邑在“此間”,則“此間”非指九資河,而指江淮一帶也。今九資河鎮所在地,古時因塔寺眾多,僧人如雲,故名“僧塔寺”。(我在鎮上看見了名為“僧塔寺”的商號招牌。)不知從何時起更名為九資河?我查到網上一篇名為《戰鬥在大別山剿匪前線》的回憶文章,提及1949年底在大別山地區一個名為僧塔寺的小鎮剿匪。又查到《羅田縣各鄉鎮郵政編碼一覽表》,其中還有僧塔寺鎮、羅家畈鄉、肖家坳鄉。(可能都是撤鄉並鎮前的小鄉鎮。這也印證了我前面的猜測,即肖家坳原是一個鄉。)據此推測, “九資”之更名是近數十年間才發生的事,而它的出現也許正與王葆心的那番感慨有聯繫。王葆心老先生並沒有說僧塔寺鎮即鳩茲故地,是他人錯會其意,後人又以訛傳訛,以致有今日之名。其實僧塔寺這個名字就頗有古意,而且能夠反映當地過去寺院和僧塔眾多的歷史,似不比“九資河”遜色呢。

考鳩系鳥夷,是以鳩鳥為圖騰的氏族,乃淮夷族團中的一支。淮夷即甲骨卜辭中的隹夷或曰夷方。陳夢家指出:“隹夷者鳥夷也…‘隹’為一切鳥之通稱。”(見《隹夷考》《禹貢》第五卷第十期)淮夷在商周之際分布於冀東、山東一帶。西周初因周公、召公、伯禽等相繼討伐淮夷,故淮夷中的大部分氏族南遷淮水流域,淮水即因淮夷遷居而得名。淮夷中的大族徐在淮北立國,其他氏族和徐族中的一些分支如群舒(徐、舒音義相通)等多遷於淮南。如以鷚鳥為圖騰的蓼族與六族就分別遷於今安徽的霍丘與六安立國,在淮河南岸不遠處,這是毫無疑義的;而鳩與群舒(《世本》載群舒有:舒、舒鳩、舒庸、舒蓼、舒龍、舒鮑、舒龔等。此外還有宗、巢等)則遷到更南方的江北之地。其中舒人和鳩人合作所立之國稱為舒鳩,《太平寰宇記》卷126稱其位於舒城縣城內。其他如舒蓼、舒鮑、舒龍、舒庸及宗、巢等等所立小國則分布在巢湖、舒城、霍山南至鄂東北一帶。唯鳩茲為鳩人單獨所立的小方國,建於群舒國最西邊,即今鄂東英山、羅田相鄰兩縣的北部,其都邑在九資河鎮。相傳鳩與群舒都是皋陶的後裔,是夾在吳、楚兩大國之間疲於應付的偃姓小國,後陸續為楚所滅。
鳩茲史料較少,《左傳》僅一見。《左傳》襄公“三年春,楚子重伐吳,為簡之師。克鳩茲,至於衡山。”楚伐吳自西往東,顯然鳩茲必在衡山之東。晉杜預《集解》注曰“鳩茲,吳邑,在丹陽蕪湖縣東;…衡山,在吳興烏程縣南。”由於杜預將衡山定錯位,導致鳩滋定位有誤。首先應摒棄衡山吳興說,因為吳興位於浙江湖州市南,與吳都蘇州隔湖相望,楚伐吳從未深入吳境至此。清代學者識其謬而改指當塗縣東北60里的橫山為衡山。據此《左傳》研究大家楊伯峻則指鳩茲在今蕪湖市東南25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亦把鳩茲標示在這一帶。然而古代大江水量充沛、波瀾壯闊,加上古人船隻簡陋,故《水經注》於江陵江津口下引古人言江“至江津非方舟避風不可涉”。故古人行軍儘量避開長江,吳楚屢次交兵均在江北,舟行則走淮河。蕪湖市東南及當塗縣的橫山均在江南,絕不可能是吳、楚征伐之所歷!況且楚用兵於淮南江北之地:北線東不過州來(今安徽鳳台縣);南線東不過巢國(在1999年所立轄無為、含山等四縣的巢湖市)。楚伐吳不曾越過當時為大片荒蕪的湖沼地、直至西漢元封2年(前109年)才立縣的蕪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