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野史

提起鯉魚,人們就會聯想到我國古代四大名魚之一的黃河鯉,還有著名的觀賞魚——紅鯉、鏡鯉,以及眾多養殖品種。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布最廣、養殖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者之一。

提起鯉魚,人們就會聯想到我國古代四大名魚之一的黃河鯉,還有著名的觀賞魚——紅鯉鏡鯉,以及眾多養殖品種。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布最廣、養殖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者之一。

鯉魚俗稱鯉拐子毛子等,隸屬於鯉科。身體側扁而腹部圓,口呈馬蹄形,須2對。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側金黃色,尾鰭下葉橙紅色。鯉魚平時多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沼的水草叢生的水體底層,以食底棲動物為主。其適應性強,耐寒、耐鹼、耐缺氧。生殖季節隨生長地區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珠江為3月份,長江多在4-5月,東北則於6月才開始產卵。在流水或靜水中均能產卵,產卵場所多在水草叢中,卵粘附於水草上發育。

鯉魚是世界上最早養殖的魚類。遠在紀元前十二世紀的殷商時代便開始池塘養殖鯉魚。據《詩經》記載,周文王鑿池養鯉。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大夫范蠢竭力主張發展池塘養鯉,他認為:“蓄養三年,其利可以至千萬越國當盈。”在古代中國民間有“養魚種竹千倍利”的諺語。周代時,鯉魚已成為最名貴的食品之一。周宣王討伐獫狁獲勝,特以“包鱉臉鯉”大宴諸侯。《詩經》中也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的句子。相傳孔子生一兒子,魯昭公賜孔子鯉魚,孔子為感激君主的賜予,為其子取名鯉,字伯魚。孟子曾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梁代陶宏景認為,鯉“為諸魚之長,為食品上味”。至22O0多年前的漢代,池塘養鯉已很盛行,從皇室到地主,都經營著養鯉業,並從自給性逐步發展至商品性生產。到了唐代,皇帝姓李,“鯉”與“李”同音,因而鯉魚跳上了龍門,成了皇族的象徵。朝廷使用的憑信——符,也刻成鯉的形狀,皇帝把鯉形佩魚賜給大臣,用以顯示尊榮。於是“養鯉”、“捕鯉”、“賣鯉”、“食鯉”都成為皇族最大的禁忌,違者必處以重罰。在唐代的3O0年間,養魚戶只好另覓養殖對象,逐漸發現最理想的養殖魚類——青、草、鏈、鱅“四大家魚”。唐代以後,雖然恢復了養鯉業,但因鯉魚生長緩慢,只能屈居配角。

兩千多年來,鯉魚一直被視為上品魚。明代洪武初年,詩人楊基在詩中寫道:“春風吹雨濕衣裙,綠水紅妝畫不如,卻是漢陽川上女,過江來買武昌魚。”清同治年間的《江夏縣誌》記載:武昌黃鴿礬頭出產的鯉魚“味獨鮮美,立冬後醃魚者爭購之,他省呼之曰楚魚。”黃淮一帶更有“沒有老鯉不成席”的諺語。古人還把鯉魚當作書信代用品,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至今民間還保留著逢年過節拜訪親友送鯉魚的風俗。鯉魚是勤勞、善良、堅貞、吉祥的象徵。以鯉示為吉慶有餘的年畫比比皆是,“鯉魚跳龍門”和“追魚記”的故事更是傳為民間佳話。

據說在元代,隨著中國與中亞細亞各國商貿往來日益密切,波斯人才將鯉魚從中國帶回波斯。1150年,歐洲十字軍東征時把鯉魚從波斯帶往奧地利,以後逐漸傳人西歐

1367年傳人匈牙利;1496年傳人英國;1560年進人普魯士,後進入瑞典( 1729年移入俄羅斯; 1830年從歐洲傳人美國。如今,鯉魚已成為一種世界性養殖魚類。

而鯉魚作為觀賞魚,相傳始於明朝萬曆年間神宗皇帝在御花園飼養的紅鯉魚。當時有一位大臣余樊學因 “代天巡狩”有功,在告老返鄉時,皇帝特以紅鯉賞賜,令他帶回故鄉飼養。此魚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紅鯉”,為江西委源特產。江西興國紅鯉以及許多地方培養的鏡鯉均為後來培育的鯉魚品種。紅鯉早期曾傳入日本,二戰後改名“錦鯉”,並被作為皇家王室貴族和達官顯赫等家庭的觀賞魚。又因飼養於寺院神社,故又稱為 “神魚”,象徵吉祥、幸福。日本人把錦鯉看成是藝術品,有水中“活的寶石”之美稱,並培育出黃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名貴品種。

鯉魚除食用外,還可以人藥治療疾病,有開脾健胃、利小便、消水腫、止咳鎮喘及髮乳之功效;肉可治療門靜脈肝硬化、慢性腎炎咳嗽哮喘、產婦缺奶、婦女月經不調或血崩等症;血可治口眼歪斜;膽汁能治赤眼痛腫和化膿性中耳炎

鯉魚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雖各地品種極多,形態各異,但實為同一物種,惟在西南地區生活著15種地域性種類,其中雲南湖泊有11種,2種在廣西西江,l種在廣西欽江和海南,l種在四川邛海。近幾年來,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快速生長轉基因鯉魚的誕生,使鯉魚的生長速度提高140%以上,味道更鮮美。轉基因鯉魚的商品化將為鯉魚的養殖開拓更為廣闊的前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