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靈

魏靈

魏靈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靈太后,出至於《魏書》。

魏宣武帝皇后胡氏,北魏臨涇(今鎮原縣郭塬鄉皇后灣)人,司徒胡國珍之女,母皇甫氏。胡氏成人之後,不謀

魏靈魏靈
針黹,酷好佛經,便秉承世風,入寺為尼。她不但精通佛經大義,而且善於說講佛法教理。宣武帝篤信佛法,常召教徒入宮講佛,垂詢其本旨。世宗元年,得幸入宮講經,宮人皆謂有皇后姿行。世宗即召入妃嬪之室,稱充華世婦,世人便以此名之。鎮原縣城西有一個土台,叫上馬台,相傳是胡充華入宮上馬的地方。這個土台現在是不存在了,但上馬台的名字卻留傳了下來,至今仍把城西的大坪通稱上馬台。充華死後,於武帝初年,才以皇后禮殯葬,追謚靈,故又稱靈太后。

介紹

魏書》記載,靈太后的出生就不同凡響。臨盆之日,赤光四照,卜相之人語其父云: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

魏靈 魏靈
地母,生天地主。村上人也都說胡家女子將來必定是個大福大貴之人。她生性聰慧,多才多藝,能射中針孔,又富於心志,毅然入寺為尼,講道論佛,得見天顏,進入妃嬪行列。這既有姿色基礎,亦有才智的鋪墊。入宮後,更有驚人之舉。那時,自漢武帝以來形成定製,立太子必殺其母。妃嬪皆願生公主,不願生皇子,而充華則認為:“天子豈可獨無兒子,那怕一身之死而叫皇家不生長子?”懷肅宗後,她不畏恐嚇,不聽勸告,且幽夜獨自祈禱說:“但願所懷是男,順序當長子,子生身死,在所不辭。”足見其志堅意決,不同於俗的絕倫見地。後果生皇子元明,即後來的肅宗,進為充華嬪,甚得宣武帝寵愛。世宗對皇子尤為愛護,選擇的乳保,都是良家宜子者,並且養於別宮,皇后及充華嬪也不得探視。這時,宣武帝想到自己立嗣太子後生母被殺的慘痛情景,頓生憐憫之心,就不忍再殺掉皇子的母親,一舉推翻先朝的舊制,廢除了“凡立太子必殺其母”的殘酷家法,胡充華也由嬪而妃而後,一步步榮顯。延昌四年(515年)正月,肅宗即皇帝位,是為孝明帝,尊充華嬪為皇太妃,八月尊為皇太后。肅宗年齡幼小,太后臨朝聽政,稱之殿下,下令行事。後改令稱詔,文武大臣上書稱為陛下,自己又稱為朕,儼然以皇帝自詡。攝政初,親理萬機,手筆斷行。敕令製造申訴車,太后乘坐,出雲龍大司馬門,經宮西北,入千秋門,以便受理冤訟。又親自督促孝秀、州郡計利於朝堂。充華臨朝攝政後,靠其父國珍輔佐,宣武帝高皇后害怕招來外戚亂國之禍,就密謀殺死胡太后。胡國珍得訊後,將女兒充華藏入農家,暗地調兵,先將高后打入冷宮,再驅其伙遠離洛陽都城。胡國珍年老患病,太后親奉湯藥。胡國珍臨終前,拉著太后的手哭著說:“你母子要好好治理天下,爭得萬民擁護”。胡國珍死後,她拒絕百官具表公除的請求,又改葬文昭高后,自為喪主親奠,還哭於太殿,一切都是自己作主。太后侄胡虔,執掌御軍,負責保衛皇帝和太后的安全。太后喜歡與家人親朋擺酒設宴,巡遊河山。胡虔多次勸諫,她都不聽。正光元年(520年)七月,領軍兼忌禁軍元叉,乃太后之妹夫,雖被信任,卻極力反對太后攝政,逼肅宗於顯陽宮,幽禁太后於北宮。胡虔組織兵力營救,事敗被放逐,部將多被元叉殺死。遂與太師高陽王雍等輔政,經常來往宮中,肅宗呼為姨父。一年以後,孝明帝思念太后,乘元叉離京之機,親迎太后回宮,並在西苑歡宴群臣。太后拉著孝明帝的手說:“咱們母子好久沒有共商國事了。”孝明帝也感到一種失去母親的孤單,於是母子倆還朝。孝昌元年(525年),太后再次攝政,藉機剪除元叉,同時藉故放逐或處死反對自己的人。從此,朝政疏緩,威恩不立,所在貪污,文武解體。又自行不修,驚懼宗室懷疑,於是內為朋黨,掩人耳目,肅宗所用之人,太后多藉口殺害,母子之間彼此不滿和猜疑不斷發生。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肅宗突然駕崩,太后玩弄手腕,先詐立潘妃生女為男,立為帝,後又改立臨洮王子釗為主,年僅3歲,企圖再次聽政,使天下吃驚。儀同三司、大都督爾朱榮與元天穆等密議抗表,入匡朝廷,率軍南赴京師。太后非常害怕,一面令李神軌為大都督,在太行防守;一面召肅宗六宮后妃,令入寺為尼,太后也自落髮。四月,爾朱榮派人送太后及幼主釗到河陰,將太后及幼主一併沉於河中溺死,太后的妹妹馮翊君收了太后屍體,埋在雙靈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河陰之變”。靈太后臨朝稱制13年,定奪國家大事,駕馭眾多臣僚,處理風雲變幻的對內對外關係,的確不失為一位果敢有為的政治家,而她又文采出眾,一首《楊白花》打動過許多人的心:“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來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里。”這首芬芳悱惻、盪氣迴腸的樂府雜曲是北朝時代的代表作,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假如她能自律令節始終,當是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中俊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