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歌

鬧歌

鬧歌屬於文社火,嵩山鬧歌從形式上來講是一種傳統民間舞蹈,是中國農耕社會的產物,是中國幾千年神文化崇拜的表現形式,屬於古老的傳統文化。歷來關於“臑閣”的稱謂,有說叫“臑閣”,又說叫“鬧歌”,也有說叫“鬧閣”,迄今仍爭論不休。登封方言中“臑”的意思是“用肩扛”,“閣”樓閣,故“臑閣”比較接近,相對合適。

鬧歌起源

鬧歌最初的形式是祭祀,在中原嵩山地區誕生的。

據記載,嵩山鬧歌創始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703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產生於登封市潁陽鎮的楊嶺村。這是個半山丘陵區,是個十年九旱的地方,百姓為了擺脫貧困,渴望五穀豐登,每遇天旱都要到紫雲山下老龍洞內祈雨。為了表達祈雨的誠心,村民不但要擺供焚香燒紙,而且,還必須有民間社火助興。

公元1703年的夏天,兩三個月滴雨未下,百姓吃水都成了難題,村裡的老少爺們又去紫雲山老龍洞裡祈雨。當路過老龍潭時,有兒童出於好奇往潭裡扔石頭。祈雨的當天,就見西北天空烏雲滾滾,霎時間下起了暴雨,中間還夾雜著核桃般大小的冰雹,旱情雖然解了,但莊稼卻受損了。

鬧歌 鬧歌

第二天,楊姓族長傳話說:去祈雨的小孩們往老龍潭裡扔石頭砸住了老龍角,龍王爺大怒所以下了冰雹,降禍人間。村里幾位老年人一商量,得去向龍王爺賠禮請罪。村民特意組織了規模很大的文藝社團,打著旗,敲著鑼、鼓、鐃、鑔,抬著供品香紙去老龍洞祭祀。這一次大人們都把自家小孩架在脖子上。

當時村裡有名的鐵匠楊全生也參加了還願。他看到大人們肩上架著小孩,在泥濘的道路上行走得很艱難,不懂事的孩子們還在大人肩上互相打逗玩耍。楊全生想,如果能打一個鐵架子,把小孩固定在大人頭上,

大人不再用手扶孩子,想咋走就咋走,小孩也可扮成戲劇人物,大人小孩都可以獨立表演,這不是種很有趣的表演形式嗎?自此,一種新的表演形式——楊嶺鬧歌誕生了。

表演形式

嵩山鬧歌的表演形式很特別——把孩子作為道具頂在大人頭上進行表演。由於大人和小孩一般扮演的都是古裝戲曲人物,所以獨特的穿著和化裝很吸引人眼球。

嵩山鬧歌演出規模可大可小,一般是一路至九路(一個大人頭頂一個小孩稱為一路)。表演的孩子一般年齡在4~8歲,男孩女孩不限。大人和小孩分別化裝成各種不同的人物,大人們腳踩音樂鼓點,扭動全身走“一”字、“二”字、“8”字、“0”字或交錯走“人”字等隊形,頭上的小孩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各種民間小調。

有時為了增強演出氣氛,還會在表演人員的腳下燃放鞭炮,表演者在煙霧中穿行,給觀眾如飛一般的感覺。

演出還有一個總指揮,不斷舞動“令”旗,讓表演高潮迭起。

舞蹈現狀

嵩山鬧歌以楊嶺鬧歌為主,有10多種分支,表演以村為單位組成“社”。現代的鬧歌,拋開了以前人們敬神的演出內容,成為豐富農民精神文化、歌唱新生活的一種民間舞蹈。

鬧歌的表演和其他的民間社火表演一樣,從正月初五開始準備。最為隆重的演出是在正月十五祭神日,一大早全體人員聚集在家廟內化裝。一切準備妥當後,由社首帶領先到紫雲山下的老龍洞、安陽宮、清泉寺、天爺廟等寺廟祭神演出,直到天黑才收社回村。正月十六是專為本村及周邊村的鄉親們演出,而後再到本鎮各古剎廟會助興演出,增添節日氣氛。

嵩山鬧歌演出節目根據每年屬相變化而不同,啥年份演啥節目。傳統節目有《鬧酒店》《打店》《桃仙洞》《楊家將》《三娘教子》《卷席筒》,很受當地百姓的歡迎,一度傳到登封各鄉鎮、伊川、偃師、鄭州等地。

嵩山鬧歌在上世紀50年代一度中斷,直到1978年才恢復表演。改革開放以來,嵩山鬧歌曾多次參加登封、鄭州及省民間社火大賽,在河南第二屆藝術節上,曾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以及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新聞媒體報導。

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代藝人不斷逝去,年青一代的藝術審美觀和價值觀發生變化,“嵩山鬧歌”出現傳承危機。

一位行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九路表演的鬧歌為例,一般固定在大人身上的鐵架子9件,固定小孩的鐵架子18件,大人穿著的服裝、鞋帽及鬍子、扇子等各18套,不同屬相用具及小孩劍、馬鞭等各18件,護駕小孩用的器具及化裝用品等9套,供小孩上下的架桿及彩綢包裝的工具18套,伴奏用的各種樂器鑼、鼓、鑔、彩旗、令旗等百餘件。

雖然演出人員僅用9個大人和9個小孩,但加上抱孩子的、化裝的、穿衣服的、護駕的等要動用上百人,演出隊伍龐大,演出成本很高,這也是嵩山鬧歌發展受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熱心村民自發挖掘保護古老的文化

以楊超凡、張保定等十餘人為首的嵩山鬧歌第十代傳承人決心要重振嵩山鬧歌。在他們的努力下,鬧歌社已由原來的四路發展到九路,服裝煥然一新,節目編排更精彩。

全面、系統、完善地保護鬧歌要先從保護傳承人開始,楊嶺村委會決定對75歲以上的老藝人實行重點保護。村里每年選拔一批熱心鬧歌社火的青年,由老藝人手把手地傳授技藝。把古老的樂器、鼓譜記錄下來,把表演時行進的場路畫出來,全面挖掘整理鬧歌曲目。對參加演出的兒童,可免費入托,入學也給予照顧。村委會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保護鬧歌。

也許不久的將來,嵩山鬧歌會重振昔日輝煌,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