髭蟾屬

髭蟾屬

髭蟾屬(Vibrissa phora)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鋤足蟾科、角蟾亞科的一屬。為中國特有屬,現有5種:①峨眉髭蟾,上唇緣每側有角質刺5~8枚;②崇安髭蟾,每側多為1枚,產於福建武夷山;③雷山髭蟾,每側2枚,無聲囊,產於貴州雷山;④瑤山髭蟾,每側多為2枚,有聲囊,產於廣西瑤山、湖南和浙江等地,⑤哀牢髭蟾,每側有10~16枚;產於雲南。

基本信息

分類地位

髭蟾屬(Vibrissa phora)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鋤足蟾科、角蟾亞科的一屬。

形態特徵

肩帶弧胸型。頭部極寬扁;口大、舌大,後端缺刻深;眼大,眼球虹彩上半約1/3為藍綠色,下半2/3深棕色,兩種色彩的界限線截然分明。瞳孔縱置;上頜有齒;脅腺明顯,背麵皮膚有小細疣粒,構成網狀細膚棱;四肢背面多成縱行,指、趾腹面有粗的縱膚棱;胯部多有一月牙形淺色斑。雄蟾上唇緣的角質刺在繁殖期後脫落,僅基部有突起的軟組織,以後再角化成刺,每年周期性更替;雌蟾相應部位有橘紅色或米色點。

主要種類

為中國特有屬,現有5種:①峨眉髭蟾(見圖),上唇緣每側有角質刺5~8枚;②崇安髭蟾,每側多為1枚,產於福建武夷山;③雷山髭蟾,每側2枚,無聲囊,產於貴州雷山;④瑤山髭蟾,每側多為2枚,有聲囊,產於廣西瑤山、湖南和浙江等地,⑤哀牢髭蟾,每側有10~16枚;產於雲南。

生活習性

成蟾棲息在海拔700~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區。白晝隱匿在石隙、土洞、雜草或樹根下。夜出覓食,多以蟋蟀、蝗蟲、蝽象、叩頭蟲等為食。一般11月下旬至12月產卵,但峨眉髭蟾和哀牢髭蟾在2月底至3月中旬。卵一般產在水深10~20厘米緩流處的大石下。每一雌蟾產卵350粒左右。卵團多呈圓環狀,緊貼在石底面。蝌蚪大而粗壯,全長可達100毫米以上。後背與尾基交界處一般均有醒目淺色的Y字形斑。角質頜強。以藻類等為主要食物,也吞食小蝌蚪。一般晝伏夜出。經1~2年才能完成變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