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高風(1886-1926),中共保定市委書記,革命烈士。原名高梅村,1886年2月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幼年入私塾讀書。後考入羅家嘴鎮國小。1907年考入南縣南洲中學。1911年考入長沙省立高級師範學校學習音樂和體育。1915年畢業後回到華容南山任高小教員。他對華容的政治腐敗、貪污盛行極為憤慨,撰寫了《今日之華容》和《華容教育醜史》予以揭露和抨擊,散發全縣,因此遭到地方豪紳的忌恨和迫害。1918年7月赴長沙,尋求留法勤工儉學之路。由於戰亂,湖南準備赴法勤工儉學的幾十名學生被衝散。他和羅喜聞等人輾轉到京,在內府庫八號租房自炊,日間到大學旁聽,夜晚入大學法文班學習法文,並結識了毛澤東、蔡和森和趙世炎等。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和同學們走上街頭,遊行演說,抵制日貨,經受了革命的洗禮。1919年秋,他返回華容縣,申請出國津貼。得知到縣政府申請赴法津貼的毛遇順等6名學生被無理關押後,他顧不得為母守孝,聯合華容學友會電告省政府,進行控訴,四處奔走,求得社會輿論支持。長沙《大公報》三次報導《學生高風呈訴縣知事誣毆赴法勤工儉學生之事》。迫於輿論壓力,縣知事釋放了被關押的學生。
1920年12月,他與羅喜聞、何長工等120餘人,從上海乘船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到巴黎朗古爾工廠做雜工。在周恩來、趙世炎的幫助下,他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並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他和羅喜聞創辦了《海外鄉談》,鬥爭矛頭直指國內反動當權者和土豪劣紳。1923年2月,他出席少共臨時代表大會,並轉為中共正式黨員。3月,同趙世炎、王若飛等赴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者大學學習。
1925年春,他秘密回國,在河南汲縣從事工運。曾任中共北方區委印刷廠廠長。1926年4月,任中共保定市委書記。當時保定是北洋軍閥盤踞的中心城市之一,反革命氣焰十分囂張。1926年9月16日,大批軍警在叛徒的帶領下,包圍了市委機關。他和其他同志不幸被捕。他利用放風的機會,向同志們交待"互不牽連,改名換姓"的鬥爭策略,自己亦化名高風。敵人多次酷刑審問,他皮開肉綻,仍堅貞不屈,嚴守秘密。敵人見從他們嘴裡掏不出什麼,便決定將他們全部殺害。吳佩孚電令對這一案件嚴辦。他和一起關押的市委組織部長王志遠、市委宣傳部長謝光沛分析了形勢,認為沒有人付出犧牲是不能結案的。大家都爭著犧牲自己,保護別人。他說:"你們什麼也不要承認,叫敵人殺我一個人好了!"10月7日,他對審訊官宣布:"我就是高風,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他以自己的壯烈犧牲,保全了其他同志,也保護了黨的組織和機密。他從容就義,時年40歲。
人物事跡
1924年8月5日,高風由王若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王若飛在介紹高風等人情況時稱讚說,他的優點是對黨組織有極清楚的認識,並在黨組織領導下積極工作。
高風於1925年春結束了在東方勞動大學的學習,秘密回到闊別5年的祖國,立即投入火熱的革命鬥爭。他先受中共北方區委的指派,到河南汲縣新華紗廠從事工運工作,任工會秘書(實際上是黨的負責人)。7月,他在領導工人爭取“縮短工時,增加工資”的鬥爭中被資本家的走狗打傷。在開封養好傷以後來到北京,被安排在中共北方區委創辦的印刷廠當廠長。1926年4月,他出任中共保定市委書記。
當時的保定是北洋軍閥盤踞的中心城市之一,反革命勢力極為囂張。高風到保定後,首先抓緊建黨工作和領導反帝反封建鬥爭。僅半年時間,黨員發展到100餘人。在市委所轄的清苑、望都等十幾個縣都建立了黨的組織,並把工運、農運、學運、婦運從城市發展到農村。
由於北伐戰爭的勝利和保定一帶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直系軍閥吳佩孚為之惶恐不安,密令駐保定直魯聯軍軍法處限期破獲保定的共產黨組織。9月19日凌晨,叛徒王永福帶領軍警包圍了中共保定市委機關所在地石家花園和高風的住址清苑苗圃。高風和其他十幾名同志不幸被捕,黨內檔案和李大釗給高風的親筆信均被搜走,市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被捕的同志被關押在直魯聯軍軍法處的一座院子裡。第二天,高風乘看守不備,利用“放風”的機會向同志們交待了“互不牽連,改名換姓”的鬥爭策略。他改名高鳳,在多次審訊中,任憑敵人施用什麼詭計,用什麼毒刑,他都嚴守黨的秘密。
敵人的刑訊一次比一次更殘酷了。高風對關押在同房的王志遠(市委組織部長)、謝光沛(市委宣傳部長)說:“現在正值北伐軍節節勝利之時,敵人一定會更加瘋狂,不付出犧牲是不能結案的。估計一種可能是我們三人全部犧牲,一種可能是只犧牲一人或兩人。”談到這裡,他毅然決然地表示:“為了黨的利益,少犧牲同志,出去後繼續為黨工作,你們什麼也不要承認,叫敵人殺我一個人好了!”當王、謝兩人爭著要為黨殉難時,他果斷地說:“只能犧牲我一人……”
10月7日下午,高風在審訊他的敵人面前高聲宣布:“我就是高風!”“我初到北方來,只接近了一些人,他們什麼也不知道。”當日,敵人把高風押到保定西門外殺害了。為了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高風無怨無悔地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時年40歲。
作品
《今日之華容》和《華容教育醜史》和《金黃的大斗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