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村風村貌
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高門村兩委團結一致,在02至06年總投資150萬元,實行村通往各自然村公路水泥硬化工程,為高門村民農副產品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建築景觀
白雲寺,俗稱白龍寺,在高門村後門8華里的白龍崗。坐北朝南,背靠白龍崗,面向高門沙溪,四周毛竹林緊鎖,寺在毛竹林圍繞之中。本寺建於何年,未有確考,解放前荒廢,八十年代初經四方人士資助,在原址上重建“白龍寺”一座,占地30畝。建築宏偉、雕樑畫棟、古樹參天、環境優雅、冬暖夏涼,系避暑旅遊之勝地。高門村坐落小橋南邊,地處半山區,因為村後有座山名“紅崗”誤音,“紅網”方言諧音“紅門”後又稱“高門”。
古代高門村稱為登仙里62都,解放前東部(上首)稱溪傍保,西部(下首)稱富保,解放初屬一區(南雅)高梅鄉,1952年6月成立高門鄉,1958年9月稱小橋公社高門大隊,1984年6月小橋建鄉後稱高門村委會,管轄高門、茂上、添富、尾厝、溪邊、上店、下傍、上傍、新宅、西山、巨頭、鐵林12個自然村。
物產經濟
高門村人樸素勤勞,以林業毛竹林生產為輔,以種植業為主,盛產柑桔、葡萄、茶葉、錐栗,特別是葡萄種植已成規模,管理科學、品質優良,遠銷各大城市,成為該村的又一個經濟成長點。高門村於1984年前,建立一座水電站,85年投入生產發電,每年發電量達210萬千瓦時,成為高門村委會為民辦公益事業經濟支柱。2006年重新進行了改擴建投資50萬元,預計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640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