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鄉[甘肅省徽縣]

高橋鄉地處徽縣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區域面積400多平方公里,以核桃和板栗為主導產業。

基本信息

簡介

高橋鄉地處徽縣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區域面積400多平方公里,全鄉18個行政村60個合作社,農業人口1750戶,7540人,耕地面積19194畝,糧食總產量502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54元。多年來,居住在高橋鄉的民眾依靠林業生存,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高橋鄉依靠黑木耳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縣名列前矛。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使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與國家林業政策有所衝突,針對這一狀況,高橋鄉黨委、政府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尋求和培育增加農民收入的替代產業,提出了近抓勞務遠抓林(林果產業),長抓草畜快抓苗(苗木繁育)的指導思路,解決了山區民眾增收難的問題,為增加農民收入找到了突破口。

勞務產業

2005年,高橋鄉通過發揮村級“兩委”班子的幫帶作用,鄉勞務站的推動作用,勞務輸出帶頭人的帶動作用,中介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務工典型的引導作用和姻親關係的牽動作用等六大途徑狠抓勞務輸出,使全鄉外出務工人員達到了1292人,占全鄉總人口7540人的17%,與上年相比增長了75%,可實現務工收入600多萬元,全鄉人均超過700元。在務工形式上實現了從盲目型向定向型,分散型向組織型,數量型向質量型,勞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目前,勞務輸出已成為全鄉增加農民收入最為有效的途徑。

林果產業

高橋鄉林果產業起步早、發展快,主要以核桃和板栗為主。在林果產業開發上,高橋鄉以加強管理、擴大數量、提高質量為發展思路,隨著崔壩村至太白村30公里的核桃新品種經濟林帶和2000多畝退耕還林地和地埂經濟林的逐步建成,以及王灣、磚磨、小沙、黑松、蒿川等五個村的毛栗高接換優工程的實施,全鄉的林果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年收入可實現200萬元,戶均1000元以上。

草畜產業

高橋鄉以圈舍改造為基礎,品種改良為突破,資金扶持為動力,提高效益為目的,把草畜產業開發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程來抓。目前全鄉已建成了王灣、木瓜兩個冬曖棚圈舍改造示範村,有四個示範村正在建設之中,已改造和新建冬曖棚圈舍113座342間。全鄉牛存欄數達到4400多頭,發展8頭以上的養牛大戶18戶,1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4戶,100隻以上的養羊大戶2戶,種植優質牧草1500多畝,劃定專業牧區2000多畝。

苗木繁育產業

高橋鄉苗木繁育產業起步於1995年,近年來,緊緊圍繞國家政策,搶抓機遇,目前在品種上完成了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重點實現了“兩個轉移”和“一個強化”。即長規樹種向稀有樹種的轉移和大田栽植向城市綠化樹種的轉移;強化了苗木繁育促銷協會的市場服務功能。全鄉在壓縮落葉松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發展稀有樹種白皮松20畝100多萬株,七葉樹10畝30多萬株,側柏26畝50萬株,楓樹8萬多株。年銷售各類苗木3000多萬株,可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農民增收150多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