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6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6〕1號)批覆同意撤銷高橋鄉,設立高橋鎮。
鄉情介紹
高橋鄉地處徽縣北部山區,全鄉轄l8個行政村60個合作社,總人口7889人,耕地面積l.9萬畝,糧食總產量5020噸,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多元。
高橋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加快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全鄉各項工作得到全面發展,穩步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
道路交通建設得到全面改善,高橋鄉境內有兩條公路主幹線(即剡 麻路、高太路)。高橋鄉把改善道路交通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前題。通過多方爭取,2005年,總投資100多萬元的高太公路正式立項,高太路的橋涵配套建設已基本完成,加固路基,拓寬路面的工程正在施工之中。高太公路的全面整修,徹底解決了全鄉11個行政村4000多人行路難的問題。二是農村教育設施建設得到全面改善。通過向上級爭取,民眾集資投勞,全鄉2l所村學危房全部改造,並投資4 0多萬元建起崔壩王灣黑松三棟新式教學樓。另外,總投資8 0多萬元的高橋明德國小教學樓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將進入施工階段,通過多方努力,全鄉教育設施建設與以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三是廣播電、通訊事業空前發展。2005年高橋鄉擴大了廣播電視的覆蓋率。維修了崔壩、高橋、四合、渭兒村的廣播電視網,為太白、徐溝、郭台 李坪、興灣、東峪、蒿川村開通了衛通電話,電話已普及了1 8個村。另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高橋建有基站。
支柱產業
支柱產業快速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
高橋鄉黨委、政府結合山區實際,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一是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全鄉黃姜種植820多畝,天麻17000多窩,柴胡3600多畝。王灣村已成為該鄉中藥材產業基地。二是草畜產業初具規模。全鄉黃牛飼養量達到5200頭,5頭以上的養殖大戶達到1 02戶。同時,在養殖業上湧現出了一批養殖大戶,如四合村的馬富倉,崔壩村的武志學養羊規模已達到100多隻,為全鄉發展草畜產業起到了帶頭作用。三是苗術繁育產業發展穩定。黑松村是全鄉的育苗基地,通過市場調節,完成了品種上由大田栽植向城市綠化型的轉變,共繁育有七葉樹、側柏、白皮松,落葉松,杜仲、核桃等十多個品種的苗木,年銷售量在3000萬株以上。四是勞務輸出產業發展迅速。在組織富餘勞力輸轉上,通過組織發動、典型帶動、中介組織等多種途徑,全鄉外出務工人員已達到1500多人,占全鄉總人口的1 9%,務工收入突破650萬元,成為該鄉經濟成長的新亮點。五是培育了以民間手工藝為主的加工業,高橋是林區鄉鎮,山核桃遍地都是,為了有效利用這一資源,我們通過培養培育和典型引導,培養了一批像馬德保、王永春等有特長的民間藝人,他們以山核桃為原料精心加工的花瓶、動物、飛禽等形象逼真,生靈活現,富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推廣到市場後很受歡迎,一對花瓶能賣出上萬元的高價。這些產品曾被介紹到蘭州西部民間藝術博覽會展出,評價頗高。既豐富了民間民俗文化,又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是一項潛力較大的後起產業。
轉型
徽縣高橋鄉黑松村育苗2480畝
隴南徽縣高橋鄉黑松村村民正在起挖苗木。黑松村實現了農田變苗圃的成功轉型,已發展成為了隴南市最大的育苗專業村。黑松村育苗面積達到了2480畝,有力地帶動了民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