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姜

高山姜

高山姜是指生長在海拔500米以上高山的生薑,屬於高山草本植物。斷面色金黃,味道辛辣芳香、細纖維多。 高山姜生長在涼爽的氣候條件下,晝夜溫差較大,氣溫常年比平原地帶低3到4攝氏度。北緯27度沿線的亞熱帶氣候對高山姜的生長非常適宜,500米以上的海拔,環境天然無污染,保證了高山姜良好的品質,高山氣候條件也可避開7~8月高溫對不耐熱生長發育的危害。

生長環境

高山姜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0-28℃,

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

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遇霜植株會凋謝,受霜凍根莖就完全失去發芽能力。

中國北緯27度處於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穿過西藏、雲南、四川、貴州、重慶、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該區域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在年平均氣溫介於15℃~25℃之間,平均年降水一般在800mm~1600mm,光、熱、水資源十分豐富,年均無霜期為200多天,對高山姜的生長非常有利。

物種分類

高山姜 高山姜

高山姜的品種以小黃姜為主。生薑有小種姜、大種姜、山姜(野薑)等品種,習慣把小種生薑叫“小黃姜”,小黃姜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味香,纖維較細,藥用此類較好。大種生薑則切面色灰黃帶鐵色,纖維較粗,辛辣與香味皆不如小種生薑,藥效也差。

小黃姜,全國很多地方皆有栽種。品質較好的小黃姜主要集中在我國北緯27度附近種植,於當年採收的姜習慣稱“新姜”、“嫩薑”;隔年的姜叫‘老薑’。

分布範圍

分布範圍 分布範圍

高山姜主要種植於北緯27度沿線海拔500米以上的丘陵、山地。

例如江西安福縣彭坊鄉、浙江永嘉縣川岙已經培育出包括高山姜在內的多種無公害高山果蔬。這裡空氣清冽,氣溫常年比平原地帶低3到4攝氏度。彭坊鄉高山姜種植面積達500畝,川岙村近60畝,生薑長勢特別好的情況下,平均畝產可以達到3000斤 。

主要價值

高山姜 高山姜

據《中藥大辭典》載:姜,性辛溫,含有呢啶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甘氨酸等多種胺基酸。有散寒、止嘔、開痰、治療感冒風寒、喘咳、腹瀉、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內毒等諸多藥用功效。

這只是姜的一方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姜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居家佐餐,食館廚房,無姜不能成席,缺姜不能開宴。炒肉、燉雞、烹魚,姜是必備佐料,醃製鹹菜,姜更是必不可少。

以高山姜製作的乾薑塊、姜粉的烹飪配料,味道鮮美,嘗之難忘。高山姜還可單獨為菜,涼拌薑絲和涼拌姜芽是必備菜,香中帶辣、辣里藏鮮的味道讓每位食客讚不絕口。

資源優勢

1、涼爽氣候優勢

高山姜 高山姜

高山立體氣溫差異明顯,每升高海拔100米,山地垂直溫度降低0.5~0.6℃,即海拔600~1200米的山地氣溫比當地平原低3~6℃。據浙江省臨安縣調查;在海拔700~1000米山區,7~8月平均氣溫為22.5~25.5℃;非常適宜高山姜的生長。山區降雨量比平原增加50%以上。因此高山氣候條件可避開7~8月高溫對不耐熱生長發育的危害,可栽培當時平原難以栽培的植物,並為高山生薑栽培達到優質高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2、山地資源優勢

我國山地廣闊,可開發高山姜生產山地資源豐富。例如江西、貴州、杭州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中,適宜種植高山植物山地約占0.2%,面積可達約26萬畝,浙西南高海拔的山地資源更為廣闊;

3、品質優勢

因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利於作物養分的積累。所以高山姜品質良好,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高,例如高山西瓜比平原西瓜酣,風味好。另外,高山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因此更有利於無公害果蔬的生產。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

高山生薑無性繁殖也叫根莖繁殖,其方法和步驟如下:

1.選地黃姜是收穫地下根狀莖的植物,它不僅需要從土壤中吸收供給地上部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而且根狀莖本身生於土壤中,要在土壤中增生膨大。因此,選好地是奪取優質高產的前提。

2.大田人工栽培,最好選擇土質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排水良好,坡度在30度以內,pH值在6-8之間的沙質壤土或小黃土為宜。過於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

(一)栽培制度及季節:生薑可以淨種,也可間套種,龍慶黃姜一般在清明前後,蠶桑樹地里播種。間套種可利用高桿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種植,也可以在包穀行間間作,起到遮陰作用。

(二)選地,整地及施肥:姜忌連作,愚好與水稻、蔥蒜類及瓜、豆類作物輪作,並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強光,應選適當陰蔽的地方栽種。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每畝農肥不少於3000千克,並施人硫酸鉀20千克或複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滿足姜對營養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選種,播種: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霉變,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套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播種前最好用藥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厘米,使溫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一般排姜多用打溝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溝、塘打好後,將姜種斜放,芽朝一個方向排列,排好後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覆蓋,厚度6—8厘米,肥上再蓋少量土壤即可。

高山姜 高山姜

(四)田間管理:姜排好後如土壤濕潤不需澆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乾燥應澆一次水,但不宜過多,出苗後視土壤墒情及植株長相適時澆灌,高溫期應提倡早澆,晚澆,雨季要注意排澇。

姜在生長期中要進行多次中耕鬆土及迫肥培土工作,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追肥以人糞尿為主,培土3厘米。隨著分櫱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沒苗尖為度,總汁培土3—4次,使原來的種植溝變成埂。培土可以抑制過多的分櫱,使姜塊肥大。姜怕強光,可在行間套種包穀或上架豆類,也可搭蔭棚或插樹枝、蒿桿遮陰。

(五)病蟲防治:蟲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敗病即姜瘟,主要為害葉及根莖部,以高溫期發病重,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藥劑可用50%代森鋅800倍,7—10天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