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冷蕨

高山冷蕨屬於水龍骨目,分布在中國華北、西北、西南,歐洲東部、朝鮮半島、日本、俄羅斯、印度北部、巴基斯坦東部及北美洲。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高山冷蕨
種拉丁名:Cystopterismontana(Lam.)Bernh.exDesv.
科中文名:蹄蓋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中文名:冷蕨屬
屬拉丁名:Cystopteris
命名來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中國植物志:3(2):057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分布於內蒙古、河北(蔚縣小五台山)、山西(寧武、五台山)、陝西、寧夏(涇源)、甘肅(榆中、興隆山、拉木寺、祁連山、南縣)、青海(樂都、海晏、祁連、大通)、新疆(阿爾泰山、昌吉、阜康、鞏留、呼圖壁、瑪納斯、石河子、沙灣、天山、特克斯、烏魯木齊、新源)、台灣、河南(太行山、濟源、伏牛山、盧氏、欒川)、四川(鄉城、雅江、康定、木里、鹽源、道孚、松潘、小金、鷓鴣山)、雲南(德欽、中甸、麗江)和西藏(察隅、江達、類烏齊)等省區。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歐洲東部、朝鮮半島、日本、俄羅斯、印度北部、巴基斯坦東部及北美洲。

形狀及生活習性

根狀莖細長橫走,黑褐色,無毛,疏被淺褐色的卵形膜質鱗片,先端鱗片較多;葉遠生。能育葉長20-49厘米;葉柄長(6-)14-31厘米,為葉片長的1-3倍,下部黑褐色,基部疏被淺褐色的卵形鱗片,向上禾稈色或帶淺栗色,無毛,僅有零星鱗片著生;葉片近五角形,長(5-)8-15(-20)厘米,寬與長几相等,先端漸尖,三回至四回羽狀,偶達四回羽狀一末回小羽片羽裂;羽片4-7(-10)對,下部的近對生,向上逐漸互生,開展,有短柄,基部一對最大,三角狀卵形或三角形,長(2.5-)6-11(-13)厘米,寬(2-)4-7厘米,柄長3-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近截形,不對稱,二回羽狀-末回小羽片羽狀深裂;一回小羽片(3-)6-8(-10)對,上先出,羽軸上側的小羽片三角形,長約(0.4-)1-2厘米,寬約(6-)8-9(-1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平截,對稱,羽軸下側的較上側的略長,約為上側小羽片長的2倍,基部羽片的基部下側第一小羽片最大,長圓狀三角形,長為上側小羽片的2-3倍,長3-5厘米,寬1.5-2.5厘米,近直角向下開展,無柄或有1-2毫米短柄,先端漸尖,基部平截;二回小羽片約6對,卵形至長圓形,互生,開展,先端近急尖,無柄,基部常下延,與小羽軸合生,二回小羽片在小羽軸上側的較短,三角狀卵形,長4-9毫米,寬3-6毫米,在小羽軸下側的較長,可達8-16毫米,寬6-9毫米;三回小羽片約4-5對,先端鈍圓,基部楔形,近對生,斜展,彼此以狹翅相連,可達一回羽裂;末回裂片卵形或闊披針形,先端圓鈍,近對生,斜展,彼此以狹翅相連,有時羽裂,裂片先端微缺,邊緣全緣;第二對羽片距基部一對羽片約2厘米以上,可達3.5厘米,與基部羽片相似而較小,向上羽片漸小,羽軸兩側的小羽片逐漸變為等長。葉脈羽狀,主脈稍曲折,小脈單一或二叉,伸達裂齒末端微凹處或凹處側邊。葉乾後薄草質,褐綠色,葉軸、各回羽軸及主脈或多或少具有單細胞至多細胞透明的節狀毛或短腺毛。孢子囊群小,圓形,褐色,著生於小脈背上,每末回裂片上有3-7枚,每裂齒1枚;囊群蓋近圓形,灰綠色或褐黃色,薄膜質。孢子周壁表面具短刺狀或疣狀突起。染色體數目n=84。

植物之蹄蓋蕨科(二)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