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能育葉長(12-)40-60(-90)厘米;葉柄長(6-)15-25(-40)厘米,直徑(1-)2-3(-4)毫米,栗黑色或紫褐色,上面有一條縱溝,基部疏被鱗片,向上幾光滑,略有光澤;葉片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20-35(-50)厘米,寬(3.5-)15-18(-40)厘米,短漸尖或漸尖頭,基部圓心形,二至三回羽狀;羽片10-15對左右,基部一對不縮短,長圓形或闊披針形,長(1:8-)8-15(-20)厘米,寬(1-)3-6(-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平截,水平開展或斜展,幾無柄或有極短柄,對生或近對生,距上面一對3-4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小羽片10-24對,羽軸下側的較上側的略長,基部一對稍縮短,近對生或上先出,第二對起長圓形,長(0.5-)2.5-4(-5)厘米,寬(3-)6-10(-15)厘米,鈍頭,無柄,互生,基部近對稱,平截或闊楔形,緊靠羽軸,羽裂或羽狀;裂片5-14對,平展或略斜展,長圓形,鈍頭而有鋸齒,兩側往往銳裂;第二對羽片與基部一對近等長,同形,但較狹,向上羽片漸短,頂部羽片披針形,一回羽狀或羽裂;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小脈單一,達於葉邊鋸齒。葉乾後草質,綠色,兩面沿葉脈和各回羽軸、葉軸以及葉柄均疏被透明節狀長毛,羽軸上還多少有鱗片狀毛混生,葉軸和葉柄同色,羽軸禾稈色或僅基部與葉軸同色。孢子囊小,圓形,著生於裂片基部上側小脈背部,在主脈兩側各排成整齊的一列;囊群蓋小,膜質,灰綠色,卵圓形,邊緣有腺狀疏睫毛,僅以基部一點著生於囊托,被成熟的孢子囊群向後推開。
分布生境
分布於浙江(淳安、臨安、龍泉、慶陽、遂昌、松陽)、江西(井岡山、玉山)、福建(福州)、台灣(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湖北(興山)、湖南(桑植、石門、永順、沅陵)、廣西(龍勝、大苗山、九萬山)、四川(峨眉山、洪雅、筠連、古藺)、重慶(縉雲山、南川金佛山)、貴州(赤水、梵淨山、惠水、江口、雷公山、荔波、松桃)和雲南(昆明、祿勸、鎮雄、巧家、大關、綏江)等省區。生溝谷林下,海拔400-2800米。也分布於日本。模式標本采自日本(鹿兒島縣)。
植物之蹄蓋蕨科(二)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