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般而言,對人們的服飾特色起決定作用的是氣候要素。高寒地區的人們,一般選擇比較厚實的服飾,作為生活的重要選擇部分。他們除充分適應當地特殊氣候外,還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發展出對生活,對未來等的種種訴求。服飾成為他們內在心聲的第二代言人。
中國東北民族服飾
肅慎、挹婁是先秦及兩漢時生活在黑龍江東部的古代民族。其服飾是“衣豬皮,冬以豕膏塗身,厚數分,以御風寒”。隋唐時靺鞨人“其畜宜豬,富人至數百口,食其肉,而衣皮”。生活在東北西部的室韋人以擄鹿皮為衣,“男女悉衣白鹿襦褲”。流鬼“人皆皮服,又狗毛雜,麻為布而衣之,婦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魚皮”。女真族“富者以珠玉為飾。衣墨裘細布貂鼠、青鼠、狐貂之衣;貧者衣馬、豬、羊、貓、蛇、犬、魚之皮,褲襪皆以皮”。冬天以“厚毛為衣,非入室不撤,衣履稍薄則墜指裂膚”。遊獵在大小興安嶺崇山峻岭中的鄂倫春民族,衣服大都由獸皮製作,工藝細密,嵌著花邊,美觀結實,抗寒保暖,適宜寒帶遊獵。有狍皮袍、狍皮帽、狍皮上衣、狍皮褲、狍皮手套等。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流域的赫哲族,他們用獸皮和魚皮縫製衣服。有狍皮被窩、狍皮套褲、狍皮襖,野豬皮墊褥、鹿手套、背心。長靴、魚皮衣服和魚皮靰鞡等。古代中原人稱他們為“魚皮韃子” 。
世界屋脊上的服飾-----藏族服飾
高寒地理環境下的藏民族,其服飾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他們生活在地勢高,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的世界屋脊上,以牧業、農業為主,決定了藏族先民們服裝基本特徵是厚重保溫,寬大暖和的肥腰、長袖長裙。外出時可存放酥油、糌粑、茶葉、飯碗,甚至可以放幼兒,天熱或勞作時,根據需要可袒露右臂或雙臂,將袖繫於腰間,調節體溫,需要時再穿上,不必全部脫穿,非常便當,夜晚睡覺,解開腰帶,脫下雙袖,鋪一半蓋一半,成了一個暖和的大睡袋,可謂一物多用,
西藏服飾從地域大體可分為農區和牧區兩大類,細分則有阿里蘭型、後藏型、衛藏型、工布型、藏東型、藏北牧民型和僧尼服裝等。
西藏牧民服飾
生活在遼闊草原上,海拔高,風沙大,他們的服裝以擋風寒為目的。藏北牧人平日都穿寬大、厚重的羊皮袍,袒露右臂,亮出古銅色的胸膛。袍子大都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擺用15厘米左右的黑平絨鑲邊。白天穿在身上,晚上可當鋪蓋。牧民的離不開腰帶,腰帶一束,懷裡形成大囊,裡面可裝不少隨身品。牧民愛蓄長發,摻入紅色絲線編成髮辮盤於頭上,頗為壯觀,幫稱"英雄發"(在八角街隨處可見)。夏日戴紅纓氈帽,很多壁畫裡的都戴這種帽子,冬日戴毛絨或狐狸皮帽。在吐蕃至以後一些年代,狐皮是作為怯弱的象徵。但城鎮和農村盛行狐狸皮帽,講究四腳雙耳齊全並用綢緞幫襯。牧人在節日或盛大慶典上多穿羊羔皮袍,用毛料或緞子做面料,領口、袖口和下押運鑲水獺皮或貂皮,腰系製作精美的小鐮,石盒、子彈盒、鼻煙盒,胸前或右側掛座鐘形的護身符。牧區男子還離不開腰刀、短刀和火槍。過去是防身的法寶,現在成為一種裝飾和財富的顯示,牧區婦女平常也穿羊皮袍,領口、袖口、下擺先用黑平絨鑲邊,再用紅、藍、綠三色平絨條作裝飾,腰上掛滿奶桶鉤、針線盒以及牧鞭之類的東西,夏日,三五成群提著奶桶款款而行,佩飾叮噹,發出美妙的韻律。
牧區婦女節日長袍,多用輕柔潔牡羊羔皮製作,面料選用共色適宜的毛料或緞子,系金銀製品和精美小刀、鑰匙鏈,脖子上掛串串項鍊和金制佛龕,頭髮梳成多股小辮攏至耳輪上部,用紅綠絲線橫攬半圓,細辮從後背以下接黑線於腰際,披呢絨或恢復生產與皮袍等身的氆氌長披,上綴松石、貝殼、銀幣、珊瑚等。冬季常淹沒珠狐皮帽、羔皮帽、頭由之類底下若隱若現。
西藏農區服飾
男式氆氌袍款多仍屬大襟服裝,右腋下釘一個鈕扣,領口、衣襟鑲上6厘米左右的加洛(一種間隔有十字的花氆氌)。男式襯衣多半是高領,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用白色綢布面料的居多,翻領用各種顏色的綢布做面,婦女藏袍大都是黑色,一般冬季穿有袖子,夏季穿無袖,但也有四季穿無袖的。冬春季節外加一件氆氌短褂。婦式襯衣袖子較長平時捲起,跳舞時放下,袖隨舞起,翩翩起舞,十分嬌美。女腰間系以強烈對比色相配的圍裙,藏語叫"邦典"這,這是藏族女的標誌,但在拉薩地區只有已婚女才系邦典。婦女髮飾繁多,中青年婦女將紅綠絲線與頭髮混編。衛藏女在發頂上系一近66厘米的三角形或半圓形的"巴珠",上面了珊瑚、珍珠、瑪瑙等名貴寶石。昌都一帶女則把珊瑚、松耳石、貓眼石等飾品直接系在髮辮上。承里普蘭地區婦女頭飾更具風采,辮套上有若干個綴滿許多寶石的銀盾及項鍊。城鎮男女一般喜歡以嘩毛呢或混紡為衣料,款式豐富多彩,在傳統的又現代潮流,尤其是婦女講究新穎合身,如拉薩女式筒服一般左右襟不開,合縫成管狀形,以較緊身為佳講究線條,衣服、襯衣的色調淡雅柔和。農村、城鎮的男女老幼都喜歡戴金花帽,不過男女戴的式樣有區別。金花帽是用金花緞、金絲帶做裝飾,以毛氈和皮毛用面料,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格外精神。
藏東南工布地區
男子穿一種無袖套袍,藏語稱"古秀"。上方開一圓洞,腦袋從這裡伸出,緊系腰帶,兩手從左右伸展,古秀多用黑、棕色氆氌縫製,也有用羊皮、獸皮縫製的。有一種名叫"甲果納"的喜馬拉雅山牛,其毛皮帶著火紅的顏色,為上品古秀料。此外還有熊皮、狼皮、猴皮縫製的古秀,工布男人的帽子有點像士兵的"船形帽",是用氆氌縫製,帽檐鑲有錦緞。工布男女節日的穿著也很講究,古秀用銀色緞子滾邊,領口、腰上鑲上金絲緞圖案。腳蹬皮底氆氌幫的"嘎落"靴,色彩鮮艷。腰系銀片裝飾的腰帶,前面斜插腰刀,左側插箭,右側掛弓。工布女子穿工布服飾,下擺拖到腳邊,古秀邊上往往鑲金絲花邊或鑲上一寸左右寬的水獺皮或猴子皮。他們的帽子像船形帽,不過帽檐剪成燕尾形,既美觀又別具一格。
喇嘛和尼姑
西藏僧人服裝主要有3件:上身穿坎肩,下身著紅色僧裙,肩頭斜纏一條比身體長約兩倍的暗紅色袈裟。祈禱誦經時,再披一襲羊毛織成的紅色大披風,藏語稱"達岡"。僧人成為"格西"(西藏佛教格魯派的最高學位)後,坎肓上可用緞子鑲邊,腰掛緞制水袋,內裝漱口小瓶。後來吹嗩吶、法號的僧人也戴,成為一種裝飾。寧瑪派高僧戴一種寶座形的蓮花帽。薩迦派僧人戴心臟形的帽子。噶舉派噶瑪巴活佛戴金邊黑帽。這個教派又稱黑帽派。地位僅次於黑帽派的噶舉紅帽活佛。藏傳佛教格魯派又稱黃帽派,最主要標誌是一頂黃色僧帽。尼姑服裝不如僧人嚴格,主要看財力而定。坎肩可以鑲緞子,裙子和袈裟則為氆氌,鞋子也可以鑲一塊緞子以表示其地位。
冰島服飾
冰島位於歐洲北部,靠近北極圈,處於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而且許多地方氣候無常。人們都喜歡穿大衣,普遍戴口罩和圍圍巾。會見外賓,參加舞會和宴會時,如果天氣較為暖和,則身著傳統的社交禮服或深色西裝。婦女講究著裝和化妝藝術,喜歡穿名貴皮毛大衣,出入社交場合則要巧梳髮式並倆戴質料考察的頭飾。
俄羅斯民族服飾
俄羅斯位於中國北部,大部分地區處於高緯度地區,看似終年寒冷。俄羅斯人在注重適應氣候的同時,特別在穿著服飾上講究色彩的和諧、整體的搭配。
傳統服飾
大部分傳統服裝作走進了歷史的博物館。但也有幾款傳統服裝令俄羅斯人偏愛至今,例如,有兩款大眾化的服裝——魯巴哈和薩拉范就深受婦女們的喜愛。每逢傳統節日到來,人們就穿上這種富於民族風味的服裝。
魯巴哈 “魯巴哈”是傳統的女裝。從前,俄國婦女下地除草時都穿魯巴哈,魯巴哈又被稱為“割草裙”。魯巴哈下部為直筒裙,並不太適合田間勞動。俄國人除草器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它的扶把很長,可站立除草,無須彎腰,除草時穿這種裙子並不受約束。魯巴哈沒有腰身,穿著時須束腰帶。 魯巴哈原用亞麻製成,這時的魯巴哈裙擺都裁剪得很寬大,一般為90—140公分,裙擺也因此顯得飄逸。
魯巴哈款式多樣。南部魯巴哈為“冬尼卡式”,式樣比較簡單,領口有所點綴,下半部採用直筒裙式。北方魯巴哈則有修長腰身,上身衣袖寬鬆,能將姑娘的身材襯托得更為修長而豐滿。
點綴漂亮圖案是魯巴哈獨特之處。莫斯科和北部地區的魯巴哈為大紅色,肩部鑲有黃、黑兩種顏色,色彩搭配和諧悅目,領口刺繡著均勻的綴褶,下半部則採用紅白相間的方格裙搭配,顏色奪目又不花哨。
薩拉范 “薩拉范”為女士連衣裙,款式頗像今天人們穿的太陽裙或沙灘裙。
冬季,薩拉范用厚呢、粗毛、毛皮製成,是過去婦女的典型服裝。人們貼身穿棉麻襯衣,外面穿薩拉范,然後再圍上厚厚的毛披肩,穿這一身就可以禦寒過冬了。今天的婦女冬季不會再穿薩拉范,但夏季穿這種傳統服裝的人仍然不少。薩拉范的面料有手工蠟染、粗麻布、印花布等等。衣服上飾有繡花、補花、絲帶,變化多端的裝飾和色彩使薩拉范顯得自然、活??候,穿著棉布的薩拉范在家中料理家務。
各地薩拉範式樣大不相同。有四種款式,即冬尼卡式、科索科林式、直筒式、腰帶式。
阿爾漢格爾斯克流行的是科索科林式。地處北部,冬季寒冷,所以薩拉范里加有厚厚的襯,一般用手工織成,厚麻織成的“里”用於禦寒,以深藍、天藍、純白呢料居多,禦寒保暖是薩拉范的第一功能。莫斯科人穿薩拉范略講究一些,面料選用上乘的羊皮、粗紡羊毛,裙擺寬大,被稱為“腰帶式”,質地和顏色都比較高檔和講究。南部,人們穿的薩拉范被稱為直筒式和科索科林式。
淑巴 “淑巴”即皮大衣,是禦寒服裝。淑巴有貂皮、裘皮、羊皮、兔皮和狗皮等不同貨色,很久以前,淑巴主要為羊皮。由於俄羅斯氣候寒冷,淑巴一直是冬季服裝的主宰,直到羽絨服的問世,才徹底打破了淑巴的壟斷地位。
民間頭飾
頭飾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古時,通過頭飾可看出女人的不同年齡,一般姑娘帽上不封頂,髮際分兩側露出。已婚婦女要戴帽子,不能露出一丁點兒髮際,凡露“珠絲馬跡”者,必受到公眾譴責。農村婦女習慣將頭髮梳成小辮,盤在頭上呈羊角式。在南方,天氣一熱,婦女們將頭髮紮成兩股,以便在田間勞動時不受頭髮的干擾。
發箍是主要頭飾。發箍種類有鑲珍珠的、花環式的、普通木頭的。除此之外還用髮帶來裝飾頭髮,高級髮帶上面還鑲有寶石等貴重物品。最普通的頭飾要算是亞麻制的手絹,它與婦女的帽子一樣,隨年齡增長而選用越來越深的顏色。姑娘結婚時,帽子就取代了手絹。許多地方的女子在婚後的第一年要戴牛,角帽,就是在普通帽子上縫一塊牛角,有時是一塊骨頭或木片。婦女生育以後,牛角帽就換成軟帽或者是已婚婦女常戴的喜鵲帽。
男子頭飾出現於基輔羅斯時期。當時,男人蓄長發、留長鬍。公元10世紀時,俄國斯瓦朵斯拉夫大公曾將頭髮全部剃光,僅有一小綹頭髮懸垂於耳旁。鬍鬚也僅保留上唇中間一撮。16~18世紀,哥薩克人也流行這種髮型,而當時大部分男子已有了剃頭刮鬍習慣。後來,只有失去親人或在宮中失寵的人才留髮蓄鬍,以此來發泄自己的悲哀與不滿。
19世紀,男人以留中分、偏分而??家名門子弟帽子用緞子製成,上面佩有各類寶石,以突出自己的身份。一般男子沒什麼裝飾,頭頂只是普通呢帽。
現代穿著特點
婦女有一年四季穿裙子傳統,夏天通常是一身“布拉基”,冬天,無論多冷的天,也穿裙子。 她們認為冬季穿裙子不僅不冷,反而暖和。因為裙子裡面能套護膝、護腿、厚襪、厚毛褲,而裙子恰好又遮一層寒。冬季穿的裙子一般很長,裙擺一定到靴子上方一寸左右,這樣,無論外面穿大衣或是皮外套看起來都很美觀。
年輕姑娘冬季也穿裙子,但是另外兩種穿法:一種是超短裙,另一種則是超長裙。超短裙固然是美的。有時甚至在寒流降至,氣溫只有—20℃時,她們依然將大腿幾乎全部裸露,皮膚與空氣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長統絲襪。
崇尚皮裝 俄羅斯人在冬季禦寒主要以皮裝為主,喜歡穿皮衣,皮衣具有高貴、華麗、時髦之美,這正是俄羅斯人所看重的特點。現在,人們拋棄了死板、缺乏線條美的羽絨服,穿上了來自法國、義大利、土耳其的時裝化皮衣。在穿皮衣同時,還配相同質量皮帽、皮圍巾、皮手套。
服裝長短
也許是地處寒冷地區,選擇衣服時人們往往挑長的,而且不管是呢大衣、風衣,還是皮大衣,其長度一定到腿肚子才算合適。冬天人們要穿長靴,所以要求衣服與靴子間的空隙不宜過大,否則不美觀。按俄羅斯人的眼光,大衣起碼要長至腿肚子部分而不應高於膝蓋,這樣大衣和靴子兩者的匹配才能算完美。當然這樣的穿戴僅指女性而言,而男士大衣,長短全在個人喜好,不苛求統一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