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毛茛

高原毛茛

高原毛茛是毛莨目、毛茛亞科植物,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等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高原毛茛科屬: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美麗毛茛組 Sect. Auricomus (Spach) Tamura
高原毛茛 ranunculus tanguticus (Maxim.) Ovcz.
拼音:GAOYUANMAOGEN
拉丁名:高原毛茛 Ranunculus tanguticus (Maxim) Orcz.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10~25(~40)cm,莖與葉柄均生短柔毛。葉為三出複葉,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具長柄;葉片寬卵形,長1~1.6cm,寬0.6~3(~6)cm,下面波短柔毛,小葉常二回細裂,末回裂片披針形或條形,寬0.5~2.5mm;中、上部莖生葉小,具短柄或無柄。花序常具較多花;萼片5,黃綠色或黃色,船形,長4~7mm,寬3.5~5mm,背面被白色柔毛;花瓣5,黃色,倒卵形至長圓形,長5~9mm,寬1.9~7mm,爪長0.8mm,密槽半月形;雄蕊10~25;心皮多數,無毛。聚合果長3~9mm。

資源分布

生長分布: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雲南、四川以及新疆、陝西、山西等省區。尼泊爾印度、前蘇聯亦有。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600~4600m的山坡、灘地、沼澤以及高山碎石帶。

藥材採集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毛茛屬植物高原毛茛的全草。
採收與儲藏 於7~8月採取花枝,洗淨,曬乾。
藥用 全草作藥用,有清熱解毒之效,治淋巴結核等症。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本品皺縮成團,濕展後可見萼片5,黃綠色,船形,被柔毛;花瓣5,淺黃色,微被毛,倒卵形;雄蕊、心皮多數。質脆易碎。氣微香,味微苦。

粉末鑑別

淺黃色,花被片上表皮細胞長方形或不規則長條形,直徑12~25μm,壁平直;下表皮細胞壁深波狀彎曲;不定形氣孔圓形或長圓形,直徑17~28μm,副衛細胞3~6個。花粉粒類球形,直徑19~28μm,外壁兩層,外層厚於內層,具3~4孔溝,表面具有細而密的點狀疣突。柱頭表皮細胞圓錐形,分化成乳頭狀或單細胞毛狀,壁薄,平直,先端尖.長5~12μm,直徑4~7μm。導管為螺紋或環紋導管,非木化。單細胞非腺毛眾多,微彎或平直,長短不一,常碎斷,完整者長40~630μm,壁厚5~11μm,隱見角質層紋,胞腔內常含橙紅色或淺黃色物質;足部稍膨大,末端壁平截或鈍圓,紋孔明顯;毛基痕似石細胞樣。草酸鈣方晶眾多,方形或長方形,少見小砂晶,直徑2~10μm。

藥用功效

【功 效】:清熱止咳、殺蟲止癢。
【主 治】:治外感風熱、咳嗽、咳痰、發熱、咽炎、疥癬、牛皮癬、淋巴結核等。
【性味歸經】:辛,寒,肺、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一20克。外用:煎水洗。
【別 名】:尕察,結察(藏藥名)

藥性配伍

方一:七味高原毛茛散:烏奴龍膽,高山紫堇,兔耳草,纖毛婆婆納,高原毛茛,蕁麻子,野蔥。
方二:驅寒全綠散:黃精,加哇,蒺藜,蔥白,杜鵑葉,虎掌草子,藏木通,山莨菪果實,食鹽(炒),鷲糞(煅),鹼花,蕁麻,巴朱,大蒜,冬蘿蔔,高原毛茛,赤芍花瓣,冬葵果,沙棘,寒水石,火硝,天門冬。

實用選方

方一:七味高原毛茛散:烏奴龍膽150g,高山紫堇50g,兔耳草50g,纖毛婆婆納50g,高原毛茛150g,蕁麻子150g,野蔥150g,粉碎成細粉,混勻,即得。可治腹脹、腹痛、嘔吐、泄瀉、臉瞼浮腫。用於菜蔬不消化症。口服,每服3g,每日2~3次。
方二:驅寒全綠散:黃精50g,加哇50g,蒺藜50g,蔥白50g,杜鵑葉50g,虎掌草子50g,藏木通50g,山莨菪果實50g,食鹽(炒)50g,鷲糞(煅)50g,鹼花50g,蕁麻50g,巴朱50g,大蒜50g,冬蘿蔔50g,高原毛茛50g,赤芍花瓣50g,冬葵果50g,沙棘50g,寒水石50g,火硝50g,天門冬50g,一次2~3g,一日2次,飯後服。暖腎,溫胃。用於胃、腎虛寒,腎腰疼痛,消化不良,腹脹等症。

毛莨屬、毛茛科植物

毛莨屬、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