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針毛茛
披針毛茛是毛莨目、毛茛亞科植物,產於黑龍江和內蒙古。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披針毛茛
- 拉丁學名:Ranunculus amurensis
- 界:植物界
- 族:毛茛族(Ranunculeae DC.)、毛茛亞族(Ranunculinae)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 亞綱:木蘭亞綱(Magnoliidae)
- 目:毛莨目(Ranunculales)
- 科:毛茛科(Ranunculaceae)
- 亞科:毛茛亞科(Ranunculoideae Hutch.)
- 屬:毛莨屬(Ranunculus)
- 種:披針毛茛
披針毛茛(東北植物檢索表)
Ranunculus amurensis Kom. in Act. Hort. Petrop. 22: 294. 1903; Fl. URSS. 7: 363, 1937; Kitag. Lineam. Fl. Manch. 222. 1939;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 711, 圖1421. 1972;東北草本植物志3: 187. 1975.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匍匐莖伸長,節上簇生多數鬚根。莖單一,直立,高40-60厘米,直徑3-5毫.米,中空,有縱條紋,貼生短毛,節多數,近等距。葉7-10,全部莖生,線形至線狀披針形,
長4-10(-15)厘米,寬3-6毫米,全緣,頂端急尖,有鈍頭,下部漸狹,基部成寬鞘抱莖,兩面貼生短毛或幼時及下面的毛較密。花單生莖頂,直徑1.5-2.5厘米;萼片卵形,長約5毫米,外面伏生短毛;花瓣5,黃色或上面變白色,寬長圓形,長8-11毫米,寬5-8毫米,基部有短爪,蜜槽成杯狀袋穴;花葯卵形,長約1毫米;花托長圓形,無毛。聚合果卵球形,直徑約6毫米;瘦果卵球形,兩面臌凸,長約2毫米,寬約1.2毫米,背肋明顯,大多無毛,喙直或彎,長約0.5毫米。花果期6月至8月。分布及生境
產黑龍江和內蒙古。生草甸濕地中。蘇聯遠東地區也有。
本種的葉片線狀披針形,全部莖生,下部有節上生根的匍匐莖,很易識別。
與“披針毛茛 Ranunculus amurensis Kom.”相關的種有:
長葉毛茛Ranunculus lingua L.
松葉毛茛Ranunculus reptans L.
功能用途
醫藥:【藏藥】索色巴:全草用於筋骨疼痛,外感風熱,瘡癤癰腫《藏本草》。
醫藥:根:辛,微寒。有小毒。解毒消腫,截瘧殺蟲,發散風熱。用於瘡腫痒疹,筋骨疼痛。
--中國水生維管束植物圖譜資料庫-- Id | 164 |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門 |
門拉丁名 | Angiospermae |
綱中文名 | 雙子葉植物綱 |
綱拉丁名 | Dicotyledoneae |
科中文名 | 毛莨科 |
科拉丁名 | Ranunculaceae |
種中文名 | 披針毛茛 |
種拉丁名 | Ranunculus amurensis Kom. |
種別名 | 長葉毛莨 |
生長環境 | 生於沼澤化草甸子或草甸中水泡子周圍的濕地上。 |
花期果期 | 花期7月,果期8月。 |
國內分布 | 產吉林,黑龍江。 |
國外分布 | 蘇聯遠東地區也有。 |
毛莨屬、毛茛科植物
毛莨屬、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