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心理學[心理學分支]

體育心理學[心理學分支]

體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研究人們從事體育活動(包括體育教學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的專門條件下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基本信息

概念

體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研究人們從事體育活動(包括體育教學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的專門條件下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性質

體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
就學校體育教學活動而言,它要求學生運用各種感官(視覺、聽覺、動覺、觸摸覺、平衡覺等感覺器官),認知所要的是什麼動作,什麼運動技術,其結構如何;同時要反覆地練習這些運動技術,使之成為熟練的動作技能。這裡所說的運動技術,是指學習某一運動課題的一系列合理的身體活動的方法。它是客觀化、抽象化的,又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對象。這裡所說的運動技能,是指運動技術被人所消化吸收或掌握的狀況,運動技能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的現象,以及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情感和意志等主觀因素的體現。
人在從事體育活動時所產生的心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與人的心理現象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複雜的。在身體教育或身體活動的專門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注意力向內集中或向外集中,注意範圍的適合性,時空知覺判斷能力的高低,力量速度或距離差別感受性的好壞,動作記憶的編碼方式,操作思維的敏捷性、正確性,動機強度的適宜與否等,也都影響著身體教育或身體活動的成效。
以上提及的體育活動中的注意狀態情緒狀態知覺特點記憶特點思維特點動機強度意志品質個性心理特徵,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從事體育活動者的心理發展水平上的個別差異等,都是體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人的心理現象與各種體育項目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一個人已經具有的良好的時間知覺空間知覺運動知覺動作記憶操作思維的能力,以及情緒穩定、態度認真、勇敢頑強等心理特點與品質,有助於完成各種項目的身體教育或身體活動的任務,而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又有助於發展和培養人們具有上述的心理特點與品質。體育心理學將具體地闡述:人的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心理特點品質,在體育活動影響下變化和發展的規律;人的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心理特點或品質,對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影響或作用,以及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人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心理特點或品質的特殊要求。
從學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來說,不僅要傳授有關的體育與健康方面的知識,還要使青少年學生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能。所以,動作技能的獲得和發展的心理規律也是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之一。在體育教育或身體活動中,不僅涉及到各種體育活動方式如和各種遊戲等,還涉及到非正式的教學競賽或正式的,因此,青少年學生參加體育競賽時的各種心理現象,如反應時間運動速度競賽焦慮狀態競賽動機應變能力心理調控能力等,也是體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此外,體育心理學還研究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互關係。
總之,體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體育活動與人的心理之間關係的科學。就其性質而言,它既是一門理論學科,又是一門套用性很強的學科。它也是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的教育學科。

正文

研究體育過程中師生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品質形成和發展規律的教育心理學分支。其主要內容是:體育教學心理、體育訓練心理和心理訓練、體育競賽心理、個性特徵與體育教學訓練、體育教師心理、體育心理衛生、體育品德心理以及體育集體心理等。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最早是要求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對人類的運動動作進行分析。由於體育和運動這兩個概念長期被認為是含義相同的,所以在很多論著中不加區分。隨著體育科學的發展,目前有把體育和運動兩個概念區分開來的趨向。在中國的有關學會和院校中有這種情況,如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下設運動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下設體育運動心理專業委員會。國家體委所屬院校編用的是《運動心理學》教材,國家教委所屬師範院校編用的是《體育心理學》教材(見運動心理學)。
體育教學心理
體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
一般包括下述6個方面。
體育學習的理論與模式體育運動技能和技術的學習或稱運動學習,屬知識技能動作學習的類型。它不僅與肌肉肌腱骨骼等活動的靈活協調、強度有關,也與人的心理活動有關。當前有關運動學習的理論模式歸納起來有4種:①一般描述性的學習模式,主要說明技能操作的一般特徵,直接指導技能學習。②信息加工理論的學習模式:說明技能操作中的注意、知覺、記憶和決策能力以及學習者處理一系列線索,並迅速傳遞信息或從記憶中提取信息的方式。③控制論的學習模式,主要說明人通過自我調節功能進行操作的過程,人被看作是根據反饋原理調節的閉路控制系統。反饋作為調節機制,便於覺察、校正自己的行為,使之與目標保持一致。④分段控制的學習模式,說明技能學習過程中的信息編碼和行為控制。
關於運動學習理論主要有:①自主系統學習理論。認為各種複雜的動作都是由簡單動作綜合起來的。各種基本動作通過不同的訓練和組合,就可形成不同的技術。②分級控制的運動學習理論。認為一系列連續的運動是由一個運動程式控制的,運動程式使運動系列在沒有任何外圍反饋的情況下完成。③認知策略使用的理論。一方面是把運動看作專業學習,包括教員、教練員所教的技能、專業知識、戰術等;另一方面也包括“支持運動學習”,如自我分析,自我管理的技能。體育學習與其他學習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其不同點在於體育學習主要是通過各種身體學習進行的,學生在重複的練習中,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等的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體育學習必須遵循動作形成規律、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和人體生理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
體育運動學習動機根據體育活動動機內容的指向性,體育動機可分為直接動機(指向體育活動本身的動機)和間接動機(指向體育活動結果的動機)。前者與體育活動直接聯繫,後者則與體育活動的社會意義有關。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體育活動的動機可分為開始從事體育活動的階段、體育活動專項階段和高度體育運動水平階段。進行動機教育的任務,主要是使學生以社會性的間接動機為主導而將兩種動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根據體育運動動機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學生的動機內容與水平因材施教。
體育運動知識學習指人對各種運動項目的認識,包括體育運動和各種運動項目以及運動動作的屬性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學生掌握體育知識的特點就是思維活動與身體操練結合。體育教學過程首先應引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建立完整的動作表象,掌握動作概念,把知識變為身體活動,從而獲得各種體育技能。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頭腦里如果沒有形成正確而清晰的運動表象,就不可能正確地掌握運動的技術動作。表象的形成可分為建立和明晰兩個階段。動作概念是在動作表象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是某一動作的抽象和概括,反映了完成該動作的本質規律,動作概念的掌握是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逐步深入的理解過程。
體育運動技術學習 是與身體形態、機能有密切關係的肌肉運動技術的學習。它不僅與神經系統有關,而且與肌肉、耐力等有密切聯繫。影響運動技術學習的心理因素包括:①正確的知覺能力;②身體平衡知覺能力;③正確的判斷能力;④感覺-運動調節能力和韻律感覺能力;⑤美感受能力。這些因素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除學生本人能力外,所學內容的性質和學習環境等也是影響學習過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運動技能的形成 運動技能要求身心協調地進行活動。要取得動作技能教學的良好效果,就必須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這3個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徵。①有意掌握動作階段:運動表現緊張、牽強、不協調、缺乏控制能力、伴隨多餘動作。在心理上主要藉助視覺表象的控制和調節來完成動作。但由於注意範圍狹窄且過度集中,易造成知覺不夠準確、習慣動作干擾以及情緒緊張等。②改進動作階段:在心理上注意力主要指向改進動作技能,肌肉運動感覺比較明晰和精確,多餘動作減少,能作到有意識的視覺和動覺控制,注意過度集中和情緒緊張性減弱。③動作熟練階段:各種肌肉動作聯結成為自動化的系統,有意識的控制讓位於動作的自覺控制,多餘動作和心理緊張消除,注意範圍擴大。
體育與心理發展 體育對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有重要作用。體育實踐和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以使人的個性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表現、訓練和發展。不同的運動項目對人的影響有所差異,如在集體對抗項目中,學生的互助合作、默契配合、頑強拼搏的意志性格得到發展;高難、驚險的技巧項目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勇敢、果斷和頑強的個性品質;通過激烈緊張的比賽,可培養學生控制自己情緒和意志的能力,發展運動智力和品德。體育教師應注意在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促其發展相應的心理品質
體育專項心理不同的體育項目對學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從而形成各專項運動的心理特點,如田徑心理、體操心理、球類心理、游泳心理、遊戲心理等。隨著體育教學和訓練水平的提高,形成了體育運動專項心理品質,如田徑運動中的“距離感”、游泳運動中的“水感”,體操運動中的“節奏感”等。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應重視學生存在的個別差異,主要是:①生理心理差異,如體質不同,健康水平不同,身體正常和異常的學生的心理反映有著明顯的差異。②年齡心理差異,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動機、態度、參與的方式和程度均有差異。③性別差異,不同性別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態度、價值觀以及在選擇運動項目等方面存在差異。④個性心理差異,學生的氣質與神經類型的差異可影響對運動項目的興趣以及意志品質上的差異。體育教師既要根據體育專項心理特點、又要根據學生心理上的共性與個性科學地組織教學,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體育心理衛生體育的首要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保障身體健康。然而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是緊密聯繫、相互制約而又相輔相成的。體育教師應向學生傳授心理衛生知識,使學生的身心同時得到健康發展。一般認為,遊戲和競技體育具有以下心理衛生意義:①增強安全感和自發性;②提高獨立性;③消除緊張;④有助於形成友誼、聲望和領導地位;⑤提高自己的價值觀。體育之所以能促進心理衛生主要是因為:①堅持體育運動可以使人體格強健、耐心持久,提高身心適應能力,從而增進熱情積極、勇敢堅強等個性品質,克服懶惰散漫、膽怯懦弱等消極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②體育運動常以競賽形式開展,競賽中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並爭取更高的目標,可以得到同伴和集體的承認,可以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價值。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有利於經受挫折考驗,保持社會心理平衡。③體育運動是通過身體活動進行的,它具有社會性、公開性等特點,有利於人際溝通和培養形成健康的群體心理。④參加體育運動可緩解或轉移各種消極情緒,尤其是遭受挫折後產生的衝動。某些持續而有節奏的運動項目如健美操、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還可以減緩或治療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等。另外,體育對開發智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都有積極作用。
體育教師心理體育教師除應具備一般教師所共有的心理品質外,還應具備一些特殊的心理品質,主要是:①穩定持久的運動動機和興趣;②高度的運動信心和對體育運動的強烈求知慾;③充沛穩定的運動情緒和情感;④吃苦耐勞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⑤敏感的運動感受性和創造性的運動思維及應激能力;⑥正確協調體育交往中的人際關係;⑦能掌握和運用體育心理知識和技能;⑧具有心理訓練、心理諮詢、競賽心理指導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