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
一般將反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時間(Rise time)和下降時間(Fall time),而表示時以兩者之和為準。
CRT電視中,只要電子束擊打螢光粉立刻就能發光,而輝光殘留時間極短,因此傳統CRT電視反應時間僅為1~3ms。由於液晶電視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轉控制光的通斷,而液晶分子的扭轉需要一個過程,所以LCD電視的反應時間要明顯長於CRT。
從早期的25ms到大家熟知的16ms再到最近剛剛出現的12ms,反應時間被不斷縮短,液晶電視不適合娛樂的陳舊觀念正在受到巨大挑戰。實際上,我們所說的12ms反應時間是針對全黑和全白畫面之間切換所需要的時間,這種全白全黑畫面的切換所需的驅動電壓是比較高的,所以切換速度比較快,可以達到12ms;而實際套用中大多數都是灰階畫面的切換(其實質是液晶不完全扭轉,不完全透光),所需的驅動電壓比較低,故切換速度相對較慢。所以綜合起來,在灰階畫面下75Hz的刷新率已經可以滿足12ms液晶面板的需求了。
據數據表明:
反應時間30毫秒=1/0.030=每秒鐘電視能夠顯示33幀畫面,這是已經能滿足DVD播放的需要;
反應時間25毫秒=1/0.025=每秒鐘電視能夠顯示40幀畫面,完全滿足DVD播放以及絕大部分電影或者遊戲的需要。
隨著液晶顯示器的日漸盛行,灰階回響的時間也在日益改善,如華碩、三星、LG等大品牌顯示器廠商的產品中已經開始大範圍出現5ms、2ms等超速回響時間的顯示器,基本上消除了畫面的拖影現象。如在華碩MS系列液晶顯示器產品中,灰階回響時間都已經達到2ms,超短的回響時間也將是未來顯示器評定的重要標準之一。
心理學中
反應時間概述
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 RT)是心理實驗中使用最早、套用最廣的反應變數之一。
反應並不能在給予刺激的同時就發生。反應時間是指從刺激的呈現到反應的開始之間的時距。刺激施於有機體之後到明顯反應開始所需要的時間。
反應時間包含的時段
包括三個時段:
一、刺激使感受器產生了興奮,其衝動傳遞到感覺神經元的時間;
二、神經衝動經感覺神經傳至大腦皮質的感覺中樞和運動中樞,從那裡經運動神經到效應器官的時間;
三、效應器接受衝動後開始效應活動的時間。
刺激的呈現引起一種過程的開始,此過程在機體內部的進行是潛伏的,直至此過程到達肌肉這一效應器時,才產生一種外顯的、對環境的效應為止。因而,反應時間往往也被稱為“反應的潛伏期”。
在反應的潛伏期中包含著感覺器官、大腦加工、神經傳入傳出所需的時間以及肌肉效應器反應所需的時間,其中大腦加工所消耗的時間最多。
人類
人類的反應時間:一般人的反應時間應該在0.2秒以上,經過訓練的運動員應該也不會低於0.1秒。
今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男子110米欄的比賽中,劉翔的起跑反應時間是“0.155秒,排在八位選手的第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阿諾德因搶跑被罰下,根據當時的解說。現在搶跑的概念已經不是簡單的“在槍響之前起跑”,凡是在槍響後0.1秒以內起跑的,說明該運動員在槍響前有預判(也就是在賭何時槍響),也算搶跑。
根據以上信息,正常人最快的反應時間也不應短於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