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衝擊碎石術

體外衝擊碎石術、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ay,ESWL),又稱為體外震波碎石術,是現時被大多數泌尿繫結石患者所採取的一種常規治療方法,由西德chaussy(1980)首先創製,即用x線定位的dornier型體外震波碎石機,並很快在世界各國推廣套用。按其產生震波的原理不同分為3型:即電火花型、壓電型和電磁型;定位系統有X線及B型超音波兩種。

體外衝擊碎石術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ay,ESWL)由Chanssy等人1980年首先套用於腎結石。1983年Brendel和Enders按照ESWI對腎結石患者的治療方法,對動物實驗研究表明,ESWL能擊碎膽結石而無嚴重副作用。此後套用於臨床,取得了良好療效。
由高電壓、大容量電容器通過水中的電極進行瞬間短暫放電,形成電火花聲源,使水突然氣化,蒸氣膨脹而產生衝擊波。衝擊波經過橢圓形反射器聚焦後,反射到第二焦點而得到加強,形成能源密集的焦點(直徑約2mm),此處的衝擊波壓力高達1kPa。水中產生的衝擊波通過水和身體組織到達結石,其力量足以粉碎位於焦點處的結石。如果組織具有與水類似的聲阻抗,則衝擊波通過組織時幾乎無衰減,亦無導致組織損害的危險。治療時,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將膽囊結石患者俯臥固定在操作架上,浸浴於橢圓形水池中,水溫在38℃左右。衝擊波從腹側進入腹腔,操作架可以在3個平面上移動。通過實時超音波可對膽囊的位置和碎石情況進行觀察。對膽總管結石,為避免衝擊波從背側進入體內,一般碎石需用600~1500次衝擊波,持續60~125min,每次衝擊波都需與持續EKG監護器出現的R波同步,否則易引起心臟期前收縮。

目前碎石機

按其產生震波的原理不同分為3型:即電火花型、壓電型電磁型;定位系統有X線及B型超音波兩種。現國內套用於臨床的主要為電火花型,該型存在震波能量大、需更換電極、治療中常引起心律失常的缺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