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中藥名 禹州漏蘆
別名 藍刺頭、單州漏蘆、扎日一烏拉
學名 Eehinops latifolius Tausch.(菊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一70厘米。根圓柱形,外皮褐色。莖直立,不分枝或少具分枝,上部密被白色綿毛,下部疏被蛛絲狀毛及少量皺曲柔毛。葉互生,基生葉寬卵狀披針形,長約20厘米,莖生葉橢圓形或卵形,長l0一20厘米,寬5—9厘米,二回羽狀深裂,一回裂片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具刺尖頭,全部邊緣具不規則刺齒或三角形齒刺,上面疏被蛛絲狀毛,下面密被白色綿毛,下部葉有柄,上部葉漸小且無柄。復頭狀花序生枝頂端,直徑約4厘米,藍色;小頭狀花序長約2厘米;外圍具多數不等長的基毛,總苞片菱形或條形,上部淡藍色,先端銳尖,上部邊緣有睫毛。小頭狀花序具一花,花冠管狀,5深裂。瘦果圓柱形,密被黃褐色柔毛;冠毛冠狀,為膜片狀、下部合生,長約l毫米。花果期6—8月。
生境
生山坡、草原、林緣草甸。
分布
興安北部、嶺東、興安南部、科爾沁、赤峰丘陵、燕山北部、呼一錫高原、陰山。我國東北、華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
產地產量
產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產量較多。
入藥部分
根入中藥。
頭狀花序入蒙藥。
採集加工
中藥秋季採挖,除去殘莖及鬚根,洗淨泥土,曬乾,切片備用;夏、秋季採收花序,陰乾備用。
藥材鑑別
性狀根呈類圓柱形,上粗下細,稍扭曲,長10一35厘米,直徑0.5—1.5厘米。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粗糙,具縱皺紋。上部有棕色纖維硬毛,為殘存的葉柄維管束;下端偶有分枝。質硬,不易折斷,斷麵皮部褐色,木部呈黃黑相間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澀。
以條粗長,色土棕、質堅實者為佳。
鑑別根橫切面置顯微鏡下觀察:後生皮層細胞4—5列,切向延長,有分泌腔散在,內含棕色分泌物,內皮層細胞單列整齊。韌皮部有許多淡黃色纖維束,散在,纖維細胞問隙內充滿深棕色內含物。形成層環狀。導管放射狀排列,纖維束散在於薄壁組織中。
化學成分
根含藍刺頭鹼(Echinopsine)。
藥理作用
藍刺頭鹼的中樞作用類似士的寧。給蛙淋巴囊注射1毫克/只時引起興奮、對疼痛反應增強;當劑量增至3—10毫克時,疼痛刺激可引起強直性痙攣的發作;劑量為20毫克時,所有上述反應均加強,大多數蛙死亡。給大鼠皮下注射25—50毫克/公斤時,引起動物全身興奮;劑量增至100一500毫克/公斤時,動物出現抽搐、呼吸表淺、對疼痛反應減弱;劑量為600毫克/公斤時,可使動物出現陣攣性驚厥,並使大鼠100%死亡。藍刺頭鹼還可降低巴比妥鈉對小鼠的催眠時間。
利用大鼠神經肌肉標本,證明皮下注射藍刺頭鹼20一50毫克/公斤時,15分鐘後,肌肉興奮性閾值降低。相反,劑量為100一200毫克/公斤時,可使興奮閾值升高。藍刺頭鹼濃度為10-5克/毫升時,可使離體蛙腹直肌對乙醯膽鹼的敏感性升高,但對肌肉緊張度無影響。
麻醉貓實驗表明,大劑量藍刺頭鹼有降壓作用,並引起短暫心律不齊。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性寒。清熱解毒,排膿消腫,下乳。
蒙藥味苦,性涼、稀、輕、柔、鈍。強筋接骨,愈傷,清熱止痛。
主治
中藥治癰瘡腫毒,乳腺炎,乳汁不通,腮腺炎,瘰癧,濕痹拘攣,痔瘡。
蒙藥治筋骨折傷,骨傷熱,金創,刺痛症。
用量用法
中藥6—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蒙藥多入丸散劑。
菊科·藍刺頭屬植物
藍刺頭屬(Echinops L.),菊科,約100種,分布於東歐、非洲至亞洲,我國約10餘種,主產西北至東北。粗壯草本,有些似薊,莖和葉背多少被白色綿毛;葉互生,常羽狀齒裂或深裂,齒和裂片有刺;頭狀花序各有1小花;總苞由刺狀外苞片和線形或披針形的內苞片組成,全部花聚合成一稠密、圓球狀的復頭狀花序,下有俯垂而藏於花序底的葉狀苞片;瘦果長形,四棱形或圓柱形,常被長柔毛,頂端有短鱗片多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