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

馬革

馬革,常用於“馬革裹屍”,是古代戰士包裹犧牲戰友屍體的物品。出自“裹屍還”《後漢書·馬援傳》。

基本信息

詞語出處

【馬革】參見人事部·志趣“裹屍還”。唐慧倔《問侯方兒來寇》:“羊皮贖去士,馬革斂還屍。”

詞語譯文

【裹屍還】《後漢書·馬援傳》:“(馬)援軍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於坐賀援。……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日:‘諒為烈士,當如此矣。”’O指將士為國捐軀,戰死沙場。唐李益《塞下曲》:“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另參見動物部·走獸“馬革”、武備部·軍旅“馬革裹屍”、人事部·病死“裹屍”。

(馬)援的軍隊還朝,快要到了,很多過去的朋友出來迎接慰勞他。平陵人孟冀是有名足智多謀的人,也來慶賀馬援,馬援對他說:“我希望您能說出一些有益的話,怎么反而與大家一樣啊?過去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皇上裁定封數百戶;今天我只有很小的功勞,勉強可以享受一個大縣,現在功勞小而賞賜優厚,如何能長久呀?先生說怎么補救?”孟冀回答說:“自己愚頓不知道啊。”馬援說:“現在匈奴、烏桓還在侵擾北方邊境,我想請求攻打他們。男兒就要死於邊野,用馬皮包裹屍體回來安葬,怎么能臥床老死在兒女手中啊!”孟冀說:“作為烈士,就該這樣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