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隘鄉

馬隘鄉

馬隘鄉多雅村地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德保縣城西面18公里處,多雅村的發展,一舉成為全區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新模式,成為今年全區縣域經濟交流會上典型經驗的新亮點。

基本信息

馬隘鄉馬隘鄉
馬隘鄉多雅村地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德保縣城西面18公里處,全村有11個自然屯,農戶313戶,人口1355人,旱地面積2054畝,人均1.51畝,民眾靠種植玉米為生,世代生活在大石山包圍的山坳里,路不通,吃不飽,住不好,長年爭扎在貧困線上。新一輪扶貧開發實施後,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下,德保縣認真貫徹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戰略思想,圍繞主導產業、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生存環境“四大重點”,加強創新,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產業發展,使多雅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2年以來,該村新建、改建村屯道路4條12公里,自然村通路率達100%;建設人飲工程3處,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建設沼氣池121座,入戶率達30%以上;勞動力接受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培訓達85%以上,勞務經濟年收入260萬元;種植劍麻3100畝,發展肉雞養殖基地兩個;11個自然屯全部開通廣播電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生、國中生輟學率為零。多雅村的發展,一舉成為全區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新模式,成為今年全區縣域經濟交流會上典型經驗的新亮點。

作為一個老、少、邊、山窮行政村,在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是什麼力量推動了多雅村整體面貌的改變?

一、以政府為主導、以部門協作、以社會幫扶為依託,以民眾為主體,實施合力攻堅戰略。

(一)領導重視,統一思想。德保成立了以縣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整村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對多雅村實行包村包屯包戶責任制,將任務落實到單位、到人,納入年終考核。馬隘鄉從提高多雅村幹部對“整村推進”工作的思想認識入手,專門組織該村35名共產黨員學習“整村推進”工作的有關檔案,把黨員的思想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局上來,從而有力激發廣大黨員投入“整村推進”的主動、積極性。多雅村委向全村發出了“舉全村之力、集村民之智、解民眾之貧”的號召,全村老少參與“建設家園、發展家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

(二)制定規劃,統一行動。多雅村被確定為縣重點“整村推進”示範村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專門組織有關部門、對口幫扶單位與鄉、村、屯幹部、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定了“多雅村整村推進實施規劃方案”,方案嚴格遵循四條原則制定:一是堅持立足長遠,著眼當前。二是立足村情,注重實效。三是突出特色,準確定位。四是嚴格程式,全面把關。多雅村的規劃歷經專家評審、綜合評審、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審定“三關”,確定了實施發展交通、劍麻產業、養雞、人畜飲水、住房改造等多個扶貧項目的預期目標及完成時間和標準,並按照輕重緩急排序實施,制定項目實施計畫,落實項目責任人員,進行分步實施、合理布局、分批實施。真正做到建一項,成一項,出列一項;建一片,亮一片,繁榮一片。為加大扶持力度實施好規劃,德保廣泛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投入多雅村“整村推進”工作。縣主要領導在“整村推進”實際工作中親自掛帥,主持和協調各項工作的開展。自治區人大辦公廳、世界銀行德保項目辦事處等單位,每年都專派幹部專抓此項工作。縣人大辦、扶貧辦、財政局、農業局等部門進行政策、技術、財力幫扶,鄉、村兩級也組織幹部、黨員、富裕戶、養殖大戶等廣泛開展幫扶到戶活動,出現了扶貧大軍活躍在多雅的動人局面,幫扶力量由過去的“一幫一”變成了“多幫一”,以“眾人拾柴”之勢點亮了多雅村的星星之火。

二、以基礎設施為重點,以項目為牽動,實施開發式扶貧,增強全村“造血”功能。

德保縣按照“支持一個項目,發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推進經濟社會和諧進步”的要求和“建好一個支部,抓好一個產業,調整一個結構,強化一項服務”的思路,改進幫扶機制,強化工作措施,有力促進了多雅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多雅村新產業不斷壯大,新農民不斷培育,新機制逐步建立,新村莊建設健康有序,新村貌初顯端倪。

(一)實施基礎設施大會戰戰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多雅村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為改變該村村容亂、環境髒、設施差的情況,德保整合各類人力財力物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推動多雅村儘快達到生態文明村的標準。為此,專門實施的“五大會戰”,著力建設鄉村道路、辦公環境、飲水項目、村沼氣池、養殖基地。通過這些項目的建設,加快道路、村莊建設,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此外,積極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文化基礎設施、公共衛生和醫療基本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等服務的公平化。通過“上面撥一點,縣裡給一點,對口幫扶單位出一點,民眾籌一點”的辦法,整合多方力量,以大會戰的形式在多雅村掀起了該村歷史上多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潮。

一是多方籌集資金76萬元修建12公里的通村、通屯路,解決了民眾行路難問題;

二是籌集42.5萬元修建了3個提水、飲水工程,解決了全村人畜飲水難問題;

三是籌集8萬元修建了一棟兩層240平方米的村委會辦公綜合樓,並配置了30套桌椅、8個書櫃、電視和DVD以及4000多冊圖書;

四是籌集21萬元修建了該村的國小教學樓、教師辦公室、教師宿舍、體育場等,並贈送了價值3.5萬元的體育器材及一大批圖書,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五是投入10萬元建設一座12開間的敬老院,投入3750元完善廚房、豬圈等設施和美化環境,使全村11戶五保民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全村基礎設施大會戰的加速推進,帶動了民眾自發參與高潮,四年來,全村新建樓房160戶,有121戶建起了沼氣池。

(二)實施“三農”項目發展戰略。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中,經實踐,探索出一條符合多雅實際的路子:把增強參與式“整村推進”透明度作為抓好項目建設的突破口,在項目實施中,通過進村入戶的工作責任制,讓農民當好項目規劃人、實施人、驗收人、資金使用監督人。在2006年全區縣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會上,這條路子被譽為“多雅模式”,對口幫扶多雅村的自治區人大辦公廳將“多雅模式”當做典型經驗作了大會發言。

多雅村始終抓住民眾參與這個內動力,突出項目載體這個著力點,強化扶貧資金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工作機制,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在發展新農村建設中,該村提出“宜麻種麻,宜雞養雞、宜牛養牛”的主導產業開發戰略,從整合產業資源入手,千方百計增加投入,努力實現“三農”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

一是推進發展特色產業。2003年,上級就為該村提供1萬多株劍麻苗,新建30畝劍麻良種示範基地,使該村劍麻種植髮展到3100畝。目前已初見成效,劍麻生產將成為民眾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是加快培育新興產業。2005年6月開始,德保積極扶持養殖示範戶,推進“公司+基地+農戶”的養雞發展模式。全村現已發展肉雞養殖專業戶9戶,年均產肉雞4批16萬羽,每年每戶可增加1萬元左右的收入。自治區人大辦公廳還為多雅村籌集10萬元幫助改良牛品種,為民眾開闢了新的增收渠道,使農村產業結構更趨合理,農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人均收入增長迅速,90%以上的貧困戶基本解決溫飽,農村經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三)實施勞務經濟發展戰略。一是加大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積極實施勞務經濟發展工程。

二是為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新農村建設步伐,多雅村在推進勞務輸出工作的同時,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工作力度。為給企業輸送合格工人,縣裡加大對多雅群眾職業技能培訓,以使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做到“輸得出、留得住、富起來”。隨著總投入110億元,年產160萬噸氧化鋁的廣西華銀鋁的興建,催生了許多石灰、石材加工等企業,使越來越多多雅民眾“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願望成為了現實。就地務工後,勞務收入成為多雅民眾的“鐵桿莊稼”。本村上百名民眾常年在本地企業打零工,忙時務農,閒時打工,2005年,該村人均純收入1226元,其中內外勞務收入占三分之二。

三、以“富民興村”為目標,以財力為保障,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辦大事。

創新“整村推進”模式,即集中財政扶貧、以工代賑、老區建設和社會捐助等資金,整合各級各部門幫扶力量,開展集中式幫扶,使扶貧從單純的“輸血”到以“造血”為主,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村級發展自我“造血”功能。一是匯集有關涉農資金。縣扶貧、財政、水利、交通、教育、衛生、民政、農業、畜牧水產等部門圍繞多村雅“整村推進”工作投入資金達100多萬元。二是整合社會幫扶資金。自治區人大辦公廳等對口幫扶單位圍繞多村雅“整村推進”投入資金達到100多萬元。投入“整村推進”的資金,除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縣財政資金外,從其它各種渠道整合資金占資金總量的25%,所有資金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

四、以教育為根本,以智力扶貧為著眼點,大力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創建文明和諧新農村。

“治窮先治愚,扶貧協作要以人為本。”德保把多雅村的教育與智力扶貧擺在突出位置,在抓好義務教育的同時,努力抓好智力扶貧,創建文明和諧新農村。各級各界以送政策、送科技、送教育、送文明為內容,開展精神扶貧活動;以送衣、送物、送錢為內容,開展救助貧困活動;以定點幫扶為內容,開展和貧困民眾交朋友活動。同時,組織該村開展“五好家庭”、“美德在農家”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與發展。結合普法教育,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村民代表大會的決策和監督作用,進一步提高民眾民主法制水平。在基礎設施建設、在產業開發、在科技培訓等讓民眾真正當好項目的規劃人和實施人。據不完全統計,幫扶幹部召開家庭扶貧座談會18次,和貧困民眾談心520人次。幹部動真感情,下真功夫,幫助貧困戶選準發展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解決實際困難,使貧困農民深受感動。經過一遍遍的教育、一回回的溝通、一次次的幫助,廣大貧困戶增強了戰勝貧困的信心和力量,全村出現了“三多三少”的好現象,即:投入生產的人多了,閒散的人少了;參加科技培訓的人多了,得過且過的人少了;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守窮日子的人少了。通過“整村推進”,村委組織建設明顯加強,班子凝聚力明顯增強,幹群關係明顯改善,黨員幹部帶頭致富能力明顯提高,兩委班子測評民眾滿意率達到95%,村務公開及時,真實性和準確率達到95%以上,“整村推進”項目實施公平、公正、公開,民眾普遍贊同,黨員幹部的威信在民眾中得到加強。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經營領域拓寬,人流信息流增加,民眾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科技意識日益增強,生活生產方式開始改變。如今,全村新建樓房160多戶,購買機車75輛,彩電、洗衣機等新潮電器已進入平常百姓家,部分民眾安裝了電話,購買了手機……

“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燒柴、戶戶衛生廁、全靠‘整村推進’來。多雅村民眾自編自導的本地壯劇,生動地反映了該村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後,村容村貌和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