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途徑
馬鈴薯黑脛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馬鈴薯黑脛病的危害類似於馬鈴薯軟腐病、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病毒病、馬鈴薯早疫病等病害主要危害莖基部及薯塊.從馬鈴薯苗期到馬鈴薯生長後期均可發病。馬鈴薯黑脛病病菌在病薯上越冬,主要靠病薯傳播,也可通過土壤和昆蟲傳播。種薯帶菌,土壤一般不帶菌。病菌先通過切薯塊擴大傳染,引起更多種薯發病,再經維管束或髓部進入植株,引起地上部發病。田間病菌還可通過灌溉水、雨水或昆蟲傳播,經傷口侵入致病,後期病株上的病菌又從地上莖通過匍匐莖傳到新長出的塊莖上。貯藏期病菌通過病健薯接觸經傷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
形態特徵
菌體短桿狀,單細胞,極少雙連,周生鞭毛,具莢膜,大小1.3~1.9×0.53~0.6(um),革蘭氏染色陰性,
能發酵葡萄糖產出氣體,菌落微凸乳白色,邊緣齊整圓形,半透明反光,質粘稠。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馬鈴薯黑脛亞種適宜溫度10~38℃,最適為25~27℃,高於45℃即失去活力。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種薯,建立無病留種田,採用單株選優,芽栽或整薯播種。
(3)催芽曬種,淘汰病薯。可採用土溝薄膜催芽曬種,具體做法是:在播前25天左右,挖深0.5米,寬1.0-1.3米,長度根據種薯數量而定的土溝。溝底鋪草厚10.0-13.3厘米,上堆種薯3-4層,蓋上塑膠薄膜,保持在17-25℃下催芽7天左右,當幼芽催出火柴頭大小時,白天揭膜曬種,夜間蓋草簾防凍,可切臍部檢查,將病薯徹底淘汰。
(4)切塊用草木灰拌種後立即播種。
(5)適時早播,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濕度,提高地溫,促進早出苗。
(6)發現病株及時挖除。清除田間病殘體,合理輪作換茬,避免連作。
(7)種薯入窖前要嚴格挑選,入窖後加強管理,窖溫控制在1-4℃,防止窖溫過高,濕度過大。
(8)藥劑防治:發病初期葉面噴灑“天達2116”800倍液+“天達諾殺”1000倍液、0.1%硫酸銅溶液或氫氧化銅,能顯著減輕黑脛病。
發病條件
窖內通風不好或濕度大、溫度高,利於病情擴展。帶菌率高或多雨、低洼地塊發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