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黑脛病

大白菜黑脛病

(4)葉片:老葉發病出現圓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淺褐色,略凹陷。 病原在種子或病組織中越冬。 選用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病原

黑脛莖點霉Phomalingam(TodeexSchw.)Desm.,有性階段十字花科小球腔菌或斑點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Desm.)Ces.&deNot.,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發生。除危害白菜外,還危害油菜、花椰菜、蕪菁、蘿蔔、菸草、馬鈴薯、天竺葵、結球甘藍、芥藍和芹菜等。

為害症狀

為害莖、根、種莢和葉片。(1)幼苗:幼苗發病在子葉和真葉上出現淡褐色病斑,漸變為灰白色;病莖上出現長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的邊緣為紫色。發病重時引起幼年苗枯萎死亡。(2)成株:成株莖上病斑為長條形,略凹陷,邊緣紫色,中間褐色,病斑著生黑色小粒點。(3)根部:根部病斑為長條形,紫黑色,能引起側根腐爛,植株枯死。(4)葉片:老葉發病出現圓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淺褐色,略凹陷。

大白菜黑脛病大白菜黑脛病

病原物

分生孢子器球形,深黑褐色,散生,埋生,直徑100~400微米。分生孢子橢圓形,無色,大小(3.5~4.5)微米×(1.5~2)微米。

侵染循環

病原在種子或病組織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病殘體、堆肥和雜草上越冬。病原在種子內能存活3年以上,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病原借雨水、灌溉水傳播。

發病因素

潮濕多雨,雨後高溫,白菜最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選用地勢高燥的田塊,並深溝高畦栽培,雨停不積水。使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並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殘體。實行輪作;用無病土壤育苗;移栽時注意淘汰病苗。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選用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播種後用藥土做覆蓋土,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治病蟲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60%多·福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9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