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克病

馬立克病

馬立克病(MD)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是雞淋巴組織增生性的傳染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眼病眼病
馬立克病又稱傳染性腫瘤病。病鳥的外周神經、內臟器官、性腺、眼球紅膜、肌肉及皮膚發生淋巴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病灶,最終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礙而死亡。

病原

肌胃病變肌胃病變
傳染源為病雞和帶毒雞(感染馬立克病的雞,大部分為終生帶毒),其脫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雞舍中的灰塵是主要傳染源。此外,病雞和帶毒雞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具傳染性。
病毒主要經呼吸道傳播。本病主要感染雞,不同品系的雞均可感染。火雞、野雞、鵪鶉鷓鴣可自然感染,但發病極少。
本病具有高度接觸傳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雞群,其感染率幾乎可達100%。本病發生與雞年齡有關,年齡越輕,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齡雛雞最易感。本病多發於5~8周齡的雞,發病高峰多在12~20周齡之間。我國地方品種雞較易感。

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感染禽類,哺乳動物不會被感染。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鳥羽囊內排出,隨皮屑、羽毛上的灰塵及脫落羽毛散播,飛揚在空氣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鳥體內,也能伴隨飼料、飲水由消化道入侵體內。病鳥的糞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傳染力。

臨床症狀

臨床上的主要症狀是病雞運動障礙,先是一肢或兩肢發生不全麻痹,步態不穩,一肢腳向前,另一肢腳向後伸,呈“游泳姿勢”。往往神經一處或多處受到損壞。因此,病雞表現翅膀下垂,頭下垂,或者頭頸歪斜,有時或見嗦囊麻痹或擴張、呼吸困難等。當眼球的虹膜受到損害時,病雞表現失明,虹膜環狀或點狀褪色,成淡灰白色混濁,瞳孔病初邊緣不整齊,嚴重的僅剩針尖大小的小孔。隨著病程的延長,病雞常因吃不到飼料或飲水,發生貧血、飢餓、脫水而死,或者因同群雞踐踏而被壓死。死亡率一般在30%左右,高者可達60%。

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

坐骨神經粗大坐骨神經粗大
自然感染潛伏期為3~4周,至幾個月不等。《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為4個月。
一般分為神經型(古典型)、急性型(內臟型)、眼型和皮膚型四種,有時可混合發生。
神經型:主要表現為步態不穩、共濟失調。特徵症狀是一肢或多肢麻痹或癱瘓,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後方,翅膀麻痹下垂(俗稱穿大褂)。頸部麻痹致使頭頸歪斜,嗉囊因麻痹而擴大(俗稱大嗉子)。剖檢可見受害神經腫脹變粗,常發生於坐骨神經、頸部迷走神經、臂神經叢、腹腔神經叢和腸系膜神經叢,神經纖維橫紋消失,呈灰白或黃白色。
內臟型:常侵害幼齡雞,死亡率高。剖檢可見內臟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細胞性腫瘤。常見於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腎、脾、心、肝、肺、胰、腸系膜、腺胃、腸道、肌肉等器官組織。
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單側或雙眼發病,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可見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濁的淡灰色(俗稱灰眼或銀眼)。瞳孔收縮,邊緣不整呈鋸齒狀。
皮膚型:以皮膚毛囊形成小結節或腫瘤為特徵。最初見於頸部及兩翅皮膚,以後遍及全身皮膚。

診斷

根據典型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診斷

在國際貿易中,尚無指定診斷方法,替代診斷方法為瓊脂免疫擴散試驗(AGID)。
病原分離與鑑定:採血分離白細胞,接種敏感細胞,在幾天內會出現特徵性的蝕斑。放射性沉澱試驗(檢測感染雞羽髓)、聚合酶鏈反應試驗。
血清學檢查:瓊脂擴散試驗、直接或間接螢光實驗、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病料採集:用於分離病毒的材料可以是從抗凝血中分離的白細胞,也可是淋巴瘤細胞或脾細胞懸液。也可採用羽髓作為MDV診斷和分離的材料。

屍體剖檢

腺胃腫瘤腺胃腫瘤
主要是神經系統的病變,在周圍神經,如膜腔神經叢,臂神經叢,坐骨神經叢和內臟大神經乾,病變的神經腫大達正常的2—3倍。神經特有的橫紋消失,呈灰白色或黃白色,表面偶可見到小的結節。內臟器官上有腫瘤,病變器官腫大數倍。其中以卵巢最常受到侵害,有大腫瘤時卵巢結構不明顯,有時呈菜花樣。除卵巢外,心、肝、脾、肺、腎、腎上腺、胰腺、腺胃、腸和虹膜、骨髓、皮膚等處可見有灰白色的腫瘤組織瀰漫在器官的實質內;或呈大小、數量不一的腫瘤結節。尤其在肝臟上常見。皮膚上主要在毛囊部位形成腫瘤小結節,或呈疥癬樣。腔上囊常發生萎縮、壞死,不形成腫瘤。

疫苗種類

雞馬立克病是雞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該病的致病因子為馬立克病病毒,屬於皰疹病毒屬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已將MD歸為動物B類傳染性疾病。

常規MD疫苗的類型

MDV有Ⅰ、Ⅱ、Ⅲ型,3種血清型,利用這3種血清型製成疫苗,3種血清型疫苗即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血清Ⅰ型疫苗

這類疫苗是用MDV通過細胞培養連續傳代而致弱的,疫苗所含病毒是細胞結合性的,只有保證細胞的完整性,疫苗才具有免疫原性。最早的I型疫苗是英國的學者Churchill等研製出的HPRS-16/att疫苗,隨後荷蘭學者Rispens等將中等毒力的MDV株經鴨胚成纖維細胞(DEF)傳代後獲得無毒株,並研製成的CVI988疫苗,廣泛套用於荷蘭和其他國家。因為該毒株有擴散的特性並略微存在致病性,1990年以後英國才準許套用該疫苗。同期由CVI988衍生的疫苗稱“克隆C”,據報導可有效抵抗超強毒MDV的感染,該疫苗只在短時間內在美國上市和套用,不久在該國退出套用。“814”株是我國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於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另一種疫苗,它可用代次廣,抗母源抗體,性能穩定且安全。目前,常將弱化I型強毒株和DNA重組技術結合起來研究新型疫苗。

血清Ⅱ型疫苗

系一類自然篩選的弱毒疫苗,血清Ⅱ型MDV都是天然非致病性的,廣泛分布於雞群中,這種疫苗毒可通過接觸傳播,感染後第5周產生很強的免疫力。1988年江蘇農學院的黃仕霞等分離出的Ⅱ型Z4弱毒株是國內惟一的Ⅱ型MD疫苗株。這一血清型具有代表性的是SB-1株,製成細胞結合性疫苗,單獨使用就能產生廣泛的保護力,但對超強毒株抵抗力不太強,可與HVT疫苗合用,充分抵抗超強毒株。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有商品SB-1疫苗出售,英國沒有,除SB-1外,目前套用的血清Ⅱ型疫苗還有S-24、301B/12。

血清Ⅲ型疫

此類疫苗是火雞皰疹病毒(HVT)疫苗,其代表毒株Fc-126是由美國學者WritterRL博士從火雞群中分離出來的1株無毒力品系,對雞和火雞均不致病,在雞群內不傳播;接種這種疫苗的雞體,細胞中的HVT能使機體產生抗體,但不能中和MDV。該疫苗具有干擾作用,它先於MDV侵入雞體細胞,能誘發阻止腫瘤形成的抗體,防止腫瘤的形成和發展。這種疫苗廣泛套用,可有效抵抗強毒。既有細胞結合性活疫苗,又有易於儲存、運輸的凍乾苗,目前正在使用的疫苗有:HVTFc-126和PB-THV1C4。

二價苗和三價(多價)苗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MDV毒力出現了超強毒,世界某些地區單價苗免疫失敗屢屢發生,因此有些學者提出多價苗戰略,先後研製出二價苗和三價苗。WitterRL報導了3種血清型疫苗單獨使用和合用時抵抗強毒和超強毒MDV株感染的試驗比較,證實了多價苗的效力。在美國主要使用Ⅱ型和Ⅲ型組成的疫苗,即SB-1或301B/12+HVTFc-126,西歐則使用I型和Ⅲ型組成的疫苗CVI988+HVTFc-126;我國使用的二價苗有814+HVTFc-126、SB-1+HVTFc-126及Z4+HVTFc-126。目前,我國使用的三價苗主要由814+SB-1+HVTFc-126組成。利用幾種血清型病毒協同保護作用,使MD造成的損失得以降低,但多價苗只能用液氮保存和運輸,成本很高。

MD基因工程疫苗

隨著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疫苗研究領域的廣泛套用,科學工作者努力研究比天然弱毒組成的常規疫苗免疫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抗MD基因工程疫苗。

HVT為載體的MDV重組疫苗

HVT基因組可容納25kb的外源基因,可以插入一些外源基因。用HVT重組病毒表達MDV抗原的優點是二者有交叉抗原反應,從而可以用大量的HVT蛋白來誘導免疫反應,HVT在雛雞體內維持時間也長,比起FPV來能夠長時間的表達MDV的抗原。RossLJN等[14]使用HVT做載體,在TK基因區插入gB構建基因工程苗,雖然TK基因的破壞使HVT在細胞內繁殖能力降低,但這種低效價重組病毒比其野毒株的免疫效果好。重組HVT疫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可以插入多個外源基因,具有多重保護的潛力,人們對此非常感興趣製成聯苗使用,以預防MD和其他禽病。MorganRW等[15]將雞新城疫病毒(NDV)的融合蛋白(F)基因和血凝素神經氨酸苷酶(HN)基因分別插入HVT非必需基因Us10,構建了NDVF-HVT和NDVHN-HVT兩種重組體,它們能在細胞培養物上和雞體內穩定而充足的感染,NDVF-HVT重組體接種的雞可同時抵抗NDV和MDV的雙重攻擊,由此可見,利用HVT為載體結構建多聯苗是實際可行的,關鍵在於插入合適的外源基因。這個重組方法的成功主要依賴於鑑定出了HVT基因的適宜位點,而後插入不削弱雞體中病毒複製的外源基因,從而產生了理想的表達。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適合的插入點是Us10基因片段,它與不知功效的HSVUs10基因同源。ReddySK等[16]又構建了表達NDV的F和HN抗原,MDV1的gC和gB抗原的HVT重組疫苗,輸卵管免疫接種結果保護了SPF雞全身性ND和RBIB。此外,還建立了表達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VP2抗原HVT重組苗,在HVT的gI和UL13位點插入IBDV的VP2抗原產生重組疫苗,接種後防止了雞法氏囊的萎縮。HVT多聯重組苗的構建成功不僅可以抗MD,同時還能對新城疫(ND)、IBD等產生保護,具有廣泛的開發前景。

禽痘病毒為載體的MDV重組疫苗

禽痘病毒(FPV)是目前分子量最大的動物病毒,全長約300kb,是極具開發前景的載體系統。科研工作者研究發現MDV的糖蛋白g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Chen及Ross等相繼克隆並序列分析了MDVgB基因,發現gB編碼的100ku的糖蛋白複合物可以激發抗MDV免疫保護反應,NazarianK等已建立表達gB的重組FPV,GA株gB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保護作用,該重組病毒對MDV、vvMDV(超強MDV)、RBIB感染髮病具有良好的免疫保護作用。YanagidaN等利用隨機克隆的PFV的EcoRⅠ片段作為體內重組的同源DNA序列,分別在痘苗病毒7500bp和103bp人工合成的Ps啟動子控制下表達了MDVgB蛋白和pp38蛋白,並通過免疫螢光檢測篩選出重組PFV。gB蛋白重組PFV,接種雛雞可使雞獲得抵抗強毒攻擊的免疫力,而接種pp38蛋白重組病毒無保護作用。在MDV疫苗研究中,除gB糖蛋白還加強MDV其他糖蛋白的研究,尋找更多的疫苗候選分子。陳志琳等首次以FPV中國株為載體,構建表達MDVgI基因的重組病毒,為研製gI-FPV疫苗奠定了基礎,也為進一步研製抗MD多價組合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有效組分。痘病毒重組表達一些結構性和非結構性MDV1抗原已建立,但沒能產生理想的保護,包括gC、gD、UL47、UL48和pp38。接種MDV1或SB-1,能誘導MHC-I限制性的細胞免疫反應,MDV1的gD或gC沒有保護作用。但用FPV重組表達的MDV1gC,MDV1gB和MDV1gD抗原混合接種比起單獨gB接種,產生加強保護作用。LeeLF等利用rFPVs表達MDV1的gB1,gE,gI,gH和UL32,當用rFPV/gB1gIgEUL32+HVT免疫雞時保護率達到94%。

預防

雛雞出殼後24小時之內注射馬立克病疫苗。
種蛋、孵化器、孵化室嚴格消毒;育雛舍場地、用具嚴格消毒。
從高發地區引進的雛雞要補打第2次馬立克病疫苗。
在幼雞1月齡之內飼養人員避免串舍,必須隔離。5)一旦發病,應馬上淘汰病雞,對受威脅雞用雞康散拌料,安力2000消毒,以加強
根據本病感染的原因,應將孵化場或孵化室遠離雞舍,定期嚴格消毒,防止出殼時早期感染。育雛期間的早期感染也是暴發本病的重要原因,育雛室也應遠離雞舍,放人雛雞前應徹底清掃和消毒。肉雞群應採取全進全出制,每批雞出售後空舍7~10天,進行徹底清洗消毒,然後再飼養下一批雞。
馬立克疫苗在控制本病中起關鍵作用,應按免疫程式預防接種馬立克疫苗,防止疫病發生。
發生本病時,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採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病雞和同群雞應全部撲殺並無害化處理。污染的場地、雞舍、用具、糞便等嚴格消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