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鴿的傳染病-鴿馬立克病是由乙型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腫瘤性傳染病,其特徵是病鴿的外周神經、性腺、虹膜、各種臟器、肌肉和皮膚等部位的單核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病灶,是對養鴿業威脅較為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病原
B群皰疹病毒。
流行特點
本病的易感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通常開始感染是在2~4周齡,病鴿和帶毒鴿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常和塵土一起隨空氣到處傳播,還可借被污染的飼料、飲水、作業者及用具等機械帶毒等途徑傳染,外寄生蟲可成為本病的傳染媒介,不良的環境條件,如室溫過高,可促進本病的發生和傳播。
臨床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較長,通常在受感染後幾周才出現症狀,隨之開始發生零星死亡。按其不同的臨床症狀可分為4個類型。
①內臟型:又稱急性型。病鴿表現為精神、食欲不振、閉眼、羽毛松亂、呆立,排白色或綠色稀糞。不久便迅速消瘦,機體衰弱,腹圍增大。觸摸病鴿腹部時,有堅實的塊狀感。後期脫水,極度消瘦,呈昏迷狀態。
②神經性:又稱古典型或慢性型。病鴿的特徵是呈現單側性翅麻痹或腿麻痹,患肢失去支撐力,故常呈臥倒狀態。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最終多見兩腿一前一後伸張而死亡。
③眼型:病鴿患部主要在眼睛和皮膚。眼睛表現為虹膜邊緣不整、退色,瞳孔縮小,甚至眼睛失明。④皮膚型:皮膚表現為增厚,有從大豆至鴿蛋大的結節,且不斷增大,質地堅實而不滑動,無炎症症狀。
剖檢病變
不同型的馬立克病剖檢病變不同。
①內臟型:在肝、脾、胰、睪丸、卵巢、腎、肺、腺胃和心臟等臟器出現廣泛的結節性或瀰漫性腫瘤。
②神經型:常在翅神經、坐骨神經、腰薦神經和頸部迷走神經等處發生病變,病變神經可比正常神經粗2~3倍,橫紋消失,呈灰白色或淡黃色。有時可見神經淋巴瘤。
③眼型: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環狀或斑點狀。瞳孔邊緣不整,嚴重階段瞳孔只剩下一個針尖大小的孔。④皮膚型:常見毛囊腫大,大小不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淡白色結節,在拔除羽毛後屍體尤為明顯。
診斷
根據病鴿群典型症狀,經病理剖檢,結合流行病學特點可初步診斷。結合病原分離鑑定、組織病理學、免疫學檢測及人工發病可作出的確診。該病皮膚型與皮膚型鴿
痘的不同點在於質地堅實、不斷增大和不會自行脫落消失。與恙蹣病的區別是羽區體表的皮膚無發癢表現,結節處也觀察不到爬行的恙蟎。該病眼型與維生素A缺乏
症相類似,但本病的眼炎,無眼球乾涸、皺縮和眼內有乾酪樣物等臨床表現。
防範措施
(1)未發病鴿場的預防措施
疫苗免疫接種鴿或雞馬立克病疫苗,在鴿出殼24小時內頸部皮下或肌內注射0.2毫升。在10~21日齡可進行第二次加強免疫注射,但二次免疫的免疫效果說法不一。
加強雞群飼養管理種蛋入孵前對外殼進行消毒;注意育雛室、孵化室、孵化箱和其他籠具應徹底消毒;幼鴿最好在嚴格隔離的條件下飼養;防止應激因素,改善鴿群的生活條件,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對預防本病有很大的作用;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因購種鴿將病毒帶人。
(2)發病後鴿場的處理措施
加強隔離和消毒對發病普遍、危害嚴重的鴿場(戶),可考慮全部淘汰、停產並封鎖1~12個月,在此期間要進行全場環境、欄舍、用具的徹底消毒。
治療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通常採用一些對症療法,請參考“鴿瘟”的治療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