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簡介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帛畫覆蓋在一號墓即辛追墓的內棺上,呈T字形,長205厘米,上部寬92厘米,下部寬47.7厘米,製作精美、色彩鮮艷,畫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別表現了天上、人間與地下的場景,體現了西漢初年的神仙方術思想,學者認為帛畫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國。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是國家一級文物,被永久禁止出國。該文物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歷史
帛畫,是畫在素色蠶絲織物上的藝術,發明於3600多年之前的中國,是古代中國人原創的中國繪畫的主要畫種和中國畫的起源,也是古老而又現代的國際性畫種;帛畫創造了古代中國畫藝術的巔峰,藝術價值不可估量。
它肇始於原始時代,下限大體迄於漢魏,曾廣泛用於神事、巫儀、社會生活及圖冊載籍等方面。但限於其纖維質保存的困難,現存帛畫皆為見諸先秦兩漢墓葬的、以絹為本的考古發掘品,繪畫主題多與喪儀習俗和附葬帛書內容有關。
文物賞析
自上而下分段描繪了天上、人間和地下的景象。描繪出許多代表祥瑞的圖案(有6條龍、3隻虎、3隻鹿、1隻鳳和1個仙人)。上段頂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鶴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燭龍;畫的左上部有內立金烏的太陽,它的下方是翼龍、扶桑和8個較小的紅圓點,與古代十日神話接近;相對的右上部描繪了一女子飛翔仰身擎托一彎新月,月牙拱圍著蟾蜍與玉兔,其下有翼龍與雲氣,應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騎獸怪物與懸鐸,鐸下並立對稱的門狀物,兩豹攀騰其上,兩人拱手對坐,描繪的天門之景。中段的華蓋與翼鳥之下,是一位拄杖緩行的老婦人側面像,其前有兩人跪迎,後有3個侍女隨從,根據服飾、髮飾特點,並對照出土的女屍,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兩條穿璧相環的長龍,玉璧上下有對稱的豹與人首鳥身像,玉璧繫著張揚的帷幔和大塊玉璜;玉璜之下是擺著鼎、壺和成疊耳杯的場面,兩側共有7人佇立,是為祭祀墓主而設的供筵;這個場面由站在互繞的兩條巨鯨上的裸身力士擎托著,長蛇、大龜、鴟、羊狀怪獸分布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