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安鄉[江西于都縣轄鄉]

馬安鄉[江西于都縣轄鄉]
馬安鄉[江西于都縣轄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安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北部,東與橋頭鄉、銀坑鎮毗鄰,南和仙下鄉接壤,西與興國縣傑村鄉相鄰,北與興國縣江背鎮交界。全鄉國土面積50.42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馬安圩,距縣城50公里,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146個村小組。全鄉有一所國中,八所國小。

2011年末,全鄉總戶數5760戶,總人口22783人。下設12個黨支部,6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99人。耕地面積10627畝,林地面積47900畝。2011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77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79元。

全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環鄉公路、通村公路、通組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網路,2011年新增通組水泥路8.2公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完成了5個省級村莊整治和建設點,農戶改水150多戶,改廁150多戶,拆除破舊牛豬欄廁所6787平方米,拆除空心房13570平方米,硬化通戶路10800米,農村人居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產業發展成績顯著,稻田養魚、生豬生產、油茶、臍橙種植等產業鞏固壯大,稻田養魚達500多畝,生豬出欄8500多頭,新增油茶2000多畝。全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490畝,糧食總產7118噸,花生總產679噸,家禽出籠20.18萬羽,水產總量492噸。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馬安鄉位於于都縣北部,東與橋頭鄉歷逕村和銀坑鎮樟樹村、謝坑村相連,南與仙下鄉高興村毗鄰,西與興國縣傑村鄉接壤,北與興國縣江背鎮交界。國土面積50.42平方公里。 屬喀斯特地貌,轄區無大河,較乾旱。

自然資源

截至2014年,馬安鄉有耕地面積1.0358萬畝,林地面積4.79萬畝,養殖水面面積0.037萬畝。

行政區劃

馬安鄉下轄8個村:馬安村、頭金村、溪背村、貢布村、上寶村、大螺村、西汾村、橋下村。

經濟狀況

馬安鄉村景色 馬安鄉村景色

2008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536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財政收入(含體制性收入)318萬元,比上年增長10.6%;機車使用稅等稅收100%完成任務;農民人均純收入2020元,比上年增長10%。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繼續加大,農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惠農政策全部落實到位,糧食生產再次喜獲豐收,成為全鄉經濟工作的亮點之一。實現水稻播種面積19800畝,糧食總產量7016噸,比上年增長3%;花生總產445噸,油菜籽總產398噸,均比上年略有增長;生豬出欄7442頭,比上年增長5%。農民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示範點建設成績卓著。清理生活垃圾180噸,拆除空心房、破舊欄廁4530.1平方米,硬化通組路5.6公里。農戶改水209戶,占100%,新建農民休閒場所2處,人居環境有了極大改善。三新工作富有成績。舉辦農民知識化培訓班9期,培訓農民550人次,全面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新農民培訓任務。狠抓了稻田養魚、生豬飼養和加工臍橙生產的產業發展工作。新增稻田養魚面積500畝,養殖戶人均增收100元,年出欄生豬10頭以上的大戶100戶,新增加工橙種植面積150畝。

社會事業

全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國道、縣鄉公路、環鄉公路、通村公路、通組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網路。 2012年底,建設馬安村老圩、貢布村石下2個集中安置點,安置農戶50戶。全鄉拆除危舊土坯房353戶,面積3.6006萬平方米。353戶農民新建1-3層新房,春節前全部搬入新居。 馬安鄉圩鎮集中供水工程是以中央投資為投資主體的全市第一批農村安全飲水項目,總投資542.5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434.04萬元。工程建設內容:新建機井1口,管理房(含加壓泵房)381.22平方米,管道安裝1.5300萬米,蓄水過濾池一座,抽水淨化、增壓設備1套,硬化廠區、道路927.55平方米,新建電動伸縮門一座。工程於2011年10月25日開工建設,2012年9月竣工並投入使用。工程日供水規模1300噸,可解決全鄉11057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風俗民情

馬安兒童 馬安兒童
鄉里至今仍保留著這樣一種習俗:在廳堂大門上方,畫一匾額,書之4字 (有的3字),稱之曰“門榜”。這些匾額形態各異,書法風格不一,門榜的內容各姓氏家族有很大的不同。奇特的民屠樣式配上意蘊豐富的門榜,展示出客家民居獨有的文化魅力。
馬安客家門榜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幾類:一、昭示本性氏家族的淵源,如黃姓的“江夏淵源”,說明了黃姓的發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陳、鍾、賴、鄔等姓的“穎川世第”,說的是以上幾姓均望出穎川郡;羅姓的“豫章遺風”,表明羅姓望出豫章郡,二、顯示本姓氏譜系的高貴家風或門第。如孔姓的“尼山流芳”,說的是春秋時期孔氏大思想家孔丘誕生於山東曲阜尼山,其事跡和思想彪炳史冊,流芳千古,是孔氏的光榮和驕做,鍾姓的“越國家聲”,說的是唐睿宗時期,鍾紹京爵封越國公的歷史事實,鍾紹京祖籍贛南興國(唐時屬贛縣),精通書法,曾助李隆基平定韋後之亂,後官至中書令,以功封越國公,是贛南籍人的第一個宰相,自然鍾姓後人引以自豪。三、反映本姓氏譜系中名人先賢的事跡。如鍾姓的“知音高風”“飛鴻舞鶴”,前者記錄了春秋時期鍾子期和俞伯牙覓知音的千古佳話;後者記錄了三國時期魏太傅鍾繁的書法獨樹一幟,其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的事跡。楊姓的“清白傳家”敘述了東漢楊震為官清廉,一生高節。曾有人夜懷十金,向楊震行賄,楊震不接受。那個人說:“暮夜無知者。”楊震回答說:“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終不受賄。四、顯示門風純樸、吉祥、興盛。如書寫“忠厚傳家”、“耕讀傳家”、“和為貴”、“安其居”以及“風華正茂”、“桂馥蘭馨”等等。

生活在馬安山區的客家村民,有著各種與世不同的傳統客規,而客籮體現出的特色更為明顯。
逢年過節,馬安客家的村村寨寨,有路便有客,有客便有籮。挑籮,背籮,扛籮,提籮,頂籮,風姿各異。客籮里裝著各類禮品,諸如酒肉、花生、布匹、燙皮、炸果子等。選用客籮,馬安人十分講規矩:迎親要選用有大喜字的,做生日要選用有大壽字的,孩子降生要用有大福字的,新居落成要用大吉字的。
客籮還是馬安山村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小伙子為獲得姑娘們的愛情,往往費盡心思,選用精心製作的有各種花紋和圖案的客籮,而籮里盛裝的禮物往往也是最貴重最討人喜愛的。新娘過門進大堂要踩撤滿碎花瓣的花籮,這樣既可淨身,也有步入富貴之意。而在慶賀喜事時,誰家收的客籮多,誰家也最榮耀。

崇文重教

自古以來,殷實人家請先生上門辦學,設私塾,再就是一房、一姓、一村、一寨舉辦私塾、蒙館、義學。其經費多來自由各姓氏家族、公堂捐獻田產、山林,集資興辦的“文會”、“文社”。
新中國成立以後,所有客家村寨都有中、國小,客家人崇文尊教的觀念更加發揚光大。如今,只要誰家子弟考上了大學,不僅父母全力資助以外,親朋鄰友無不慷慨解囊,加之鄉、村政府給予獎勵,促進了客家子弟發奮讀書的濃厚風氣。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每年報考大學的考生之多、升學率之高,客家子弟都名列榜首。這一成績無疑與馬安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美德風尚有關。

喜酒好茶

馬安人常常聚在一起飲酒,平時賓客偶至,必呼酒留飲。酒是待客的必需品,每逢慶賀喜事或歡慶豐收,則大飲大喝,百日之勞,一日之澤,家家扶得醉人歸。擺酒宴已遍及各種喜慶活動中。酒宴的名稱一般以酒宴的內容而定,如婚嫁喜事叫“暖轎酒”、“結婚酒”;小孩出生三日要做“三朝酒”;滿月做“滿月酒”;老人過生日要做“暖壽酒”;春節時要請“春酒”,耕作中有“栽禾酒”、“圓禾酒”;工匠學徒有“進師酒”、“出師酒”;建房蓋屋,動工之日請“落石腳酒”、“上樑之時請“上樑酒”,竣工之時要做“圓屋酒”;遷居、暖灶要請“過火酒”、“暖灶酒”。這種“做酒”活動自然不僅僅是飲酒而已,實際上多是菜餚豐盛的筵席,然而卻被馬安人冠以“酒”的名稱,可見酒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馬安人傳統的酒主要是米酒和谷燒兩種,其它酒都是這兩種酒派生出來的,如蜜酒、冬酒、伏酒及各種藥酒。米酒俗稱水酒,是家庭自製的酒,原料是糯米。谷燒俗稱燒酒,原料是舢稻或粳稻。90年代以來,啤酒也逐漸盛行。如今的馬安人,仍非常熱情好客,酒仍是人們交際、禮尚往來,宴請賓客的重要飲品。
喝擂茶,也是馬安人一項傳統。擂茶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飲料。作法是將生米、茶葉、生薑用水浸泡後,放在陶製的擂缽里,用山植木 (或油茶木)製成的木棒 (俗稱擂糙)反覆碾磨成糊狀,再拌入韭菜、菜豆,加適量的細鹽,兌上溫水,在鍋里煮成稀粥,食用時,茶麵上再撒上各種佐料,品種隨家庭經濟情況而定。就飲時,賓主在茶桌邊團團圍坐,桌面上放上各種茶點,如炒花生、炒燙皮、炸米果、蜜餞等。主人依次獻茶。這種擂茶,茶味真、香意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消痰化氣,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所以客家人視之為飲料中的佳品,不僅用來敬祖、待客、歡度喜慶,而且也是家人常喝常飲,豐富生活的家風美俗。

婚禮拜堂

馬安人婚禮最隆重、喜慶的場面,莫過於拜花堂儀式。
廳堂中間貼上大紅雙“喜”字,案上兩邊插著一對特大的紅蠟燭,叫交親燭。兩邊兩隻茶杯,杯上放著兩個熟紅蛋,名“交親蛋”。禮生 (主持婚禮儀式的長者)對面站著一位助手,祖堂中間放著一領草蓆,便於新郎新娘跪拜。一切準備好了,開始舉行“拜堂”儀式。禮生呼請新郎新娘並唱道:
“東邊一朵紫雲開,西邊一朵紫雲來,二朵紫雲來相會,請出新郎新娘來。”有人找來了新郎,拉新娘的扶來了新娘,雙雙站在廳堂中間,坐轎的新娘這時要連轎抬進廳堂中。禮生拿來帽子交新郎戴上,贊道:“君戴朝帽是新郎,戴起朝冠福壽長,男戴朝冠高官職,女插金花做娘娘。”接著新郎穿新衣服和襪子,禮生贊道:“黃裳錦襪腳來穿,穿得新郎心也歡,今夜夫妻洞房後,萬物人華總一般。”接著新郎穿拜堂鞋,禮生贊曰,“今穿靴鞋新郎公,穿起靴鞋步步升,來年高升生貴子,貴子飄香萬代榮。”本村的同齡人,站在兩邊,各手持半片羅卜,羅卜上抹滿了鍋底灰、墨汁、印泥等,往新郎新娘臉上擦去,叫做“打花臉”,場面熱鬧非凡。禮生呼請新娘打開烏雲帕道:
“新娘生得一枝花,何必緊緊紅絞遮,勸你拿開紅綾帕,新郎看你你看他。”新娘怕打花臉,把烏雲帕抓得更緊。禮生2人用小蠟燭各點亮大蜡燭,贊曰:“一對花燭點紅台,雙輝繡閣祥光開,明同日月千秋照,慶祝長福萬喜來。”點亮了花燭又要贊花燭:“一對花燭紅蠟光,照見新娘配新郎,敬請夫妻齊下拜,壽比彭祖一般長。”夫妻雙雙面朝大門跪下,青年人蜂擁而上,往新郎新娘臉上頸上,塗紅抹黑,禮生唱道:“一拜天地堂,夫妻壽命長;二拜天地中,子孫做相公;三拜三光明,三多五福臨;四拜天地神,子孫求興隆。”夫妻轉為面向祖堂,又要四跪四拜,禮生念道:“一拜祖堂,夫婦多和合,壽比彭祖長;二拜祖堂,早早生貴子,蘭桂永騰芳;三拜祖堂,三朝來財寶,買馬置田莊;囚拜祖堂,子孫金街走,代代狀元郎。

此時,新郎已成大花臉,拜完還得站著,有人見新娘臉上塗不到,塗在拉新人的婦女臉上,引得笑聲不斷。禮生拿起杯中的交親蛋,贊道:“一對明潔鳳凰清,珠圓玉潤照美人,里陰外陽乾坤象,歡聚今朝合卺宗。”禮生2人將蛋邊剝邊贊道:“頂督頂督,子孫滿屋;一見蛋白,子孫滿日,二見蛋黃、子孫滿堂,此蛋非凡蛋,包羅天地象,乾坤初開張,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壽命最延長。”接著禮生拿起酒壺往兩個杯中斟酒,贊道:“提起銀壺酌金杯,滿飲此杯得和會,篩出壺中美味酒,奉給新郎新娘食。”禮生端酒給新郎,贊道:“此杯酒,奉新郎,奉請新郎親口嘗,新郎飲下此杯潛,百年偕者天地久。”將另一杯酒端給新娘,也贊道:“此杯酒,奉新人,奉請新人親口飲,新人飲下此杯酒,早生貴子當英雄。”禮生此時叫新郎新娘交換酒杯,唱贊道:“男杯交與女杯嘗,女杯交與敬新郎,新郎新娘同飲酒,恰似甘草和蜜糖,從今聽我祝賀後,夫婦齊盾與天長。”新郎新娘互相對拜後,拜花堂禮儀方告結束。新娘送回洞房,新郎去漱洗手臉。

吉祥符圖

馬安人與中原漢民族一樣,信仰鬼神和預兆,為了求神驅鬼避邪,祈求古慶祥瑞,民間習俗常常把漢字畫成符篆,拼合成圖案,奉為吉祥物。這種吉祥物在贛南客家地區,處處可見,世代沿襲。下面介紹的五種是贛南客家人常用的吉祥符圖。
1.符篆式。客家人為了交通神鬼和役使神鬼,利用漢字造出一種符篆,用以招神娛神,避邪驅鬼。這種符篆一般人不會畫,要懂道術的道士才會畫。道士把它看得很神秘,不輕易教給別人。如招魂符,就是人間通用的漢字組成的。據說這是為神魂顛倒或受驚嚇得病的人治病用的。
2.疊壘式。辦喜事時表示滿堂吉慶,喜事重重,多福多貴,把許多喜字疊壘起來,堆砌成字圖,如喜字圖。贛南客家民間婚禮皆使用這種字圖,有的還裝徒成條幅懸掛起來。
3.聯體式。一般是在特定的場合使用的吉祥語,把一句吉祥語的幾個字中相同筆

畫共同使用,互相勾連,形成聯體。如①黃金萬兩,②招財進寶,多貼在商店錢柜上;③駕鳳和鳴多寫成大字橫幅貼在結婚人家大門額上。
4.馬安人繼承了中原最原始的回文漢字的書寫形式。武則天注音為“萬”,釋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後,一直被當作吉祥裝飾圖案,沿用至今。馬安人常把“ ”組成“萬字錦”“團萬字”和“子孫萬代” 。“萬字錦”意為萬字流水,“團萬字”意為團圓美滿,“子孫萬代”是用瓜瓞和“ ”字組成,意為子孫綿延如瓜瓞綿綿。
5.變體式。這是把單體漢字圖案化、藝術化,成為象徵標誌,不是漢字的原型。如把壽字變形為“長壽”、“圓壽”、“福壽雙全”。“長壽”和“圓壽”意為百年長壽和滿福滿壽。“福壽雙圭”是用崎蝠和變形壽字組成的。“蝠”諧音“福”。上述吉祥符圖,在馬安鄉村,有的用作裝飾圖案,出現在建築、家具和衣帽被毯等物品上,有時也出現在廣告畫上和工藝品上。“運用之妙,存乎於心”。用漢字創作吉祥圖案本是中原漢民族的傳統習俗,而在馬安客家聚集區,得到發揚和光大,成為寓祈願和美化於一體的民俗事象。

名勝景點

上寶傳統村落

上寶村是于都縣馬安鄉轄下的一個行政村,它位於於都北部,古稱於邑長樂里。2003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歷史文化名村。上寶又稱寶溪,於1238年遷居於此,其後裔於1862年至1725年新建了頗具規模的寶溪“鍾氏宗祠”,爾後又在周邊再建16座房祠,形成了壯觀的祠堂群。 2014年,上寶村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文化部等7部局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境腦橋

境腦橋是貢布村境內橫跨貢布河的一座通車公路橋,全長16米,高3米,寬3.5米。該橋始建於七十年代末期,屬兩拱石拱橋。

當地特產

馬安魚絲 馬安魚絲

魚絲系馬安鄉的傳統特產。成品魚絲外形如冬粉,食用方法可煎、可炒、可煮,口感極好,軟、脆、爽、鮮,風味獨具。1997年全鄉擁有近10個魚絲加工作坊,產品遠銷廣東、福建等地。“稻魚工程”是一種永久性高效工程,即利用十分之一的稻田挖池、打溝,魚池、田埂用水泥漿砌。橋下村是一個高產高效稻魚工程示範點。

歷史事件

1931年12月26日,彭德懷、滕代遠的紅三軍七師和九師展開了圍攻馬安上寶土圍的戰鬥。戰鬥進行了23天,不可謂不艱難。其艱難在於上寶圍堅實如磐,牆高圍寬。可惜歲月無情,牆已成斷垣,高度已無法想像,但從殘基上可以看出其牆寬接近2米,外為磚石包裹,中間夯了厚土,圍牆逶迤呈八角形。
上寶土圍是贛南當時最大的圍屋之一,占地0.75平方公里,分東、南、西、北四門設了四個堡壘,內有數十幢宗祠、巨宅、民居,外有一條從石壁塘湧來的滔滔護圍河環繞。紅軍攻城前,鍾楷瑞的靖衛團和周圍的土豪富紳躲藏其中,千餘名民眾也被脅迫進入圍中,地主武裝的頑強抵抗,百姓民眾的無辜被困,令戰鬥平添了許多難處。紅軍嘗試著從圍外隱蔽處挖地洞施用“棺材炮”來攻圍,卻屢次在經過護城河底時遇上塌方致使河水奔涌而來,被迫放棄“地道戰”,轉而採用“圍而不攻”之計。果然,近萬人在土圍內坐吃山空,沒多久,彈藥不夠使,水不夠飲,糧不夠食,鹽不夠吃,病人卻愈來愈多,以致後來每天有數十人死亡。這時,在南昌的於都“旅省同鄉會”獲知情況後,電請蔣介石派飛機空援,有趣的是,飛機4次空投彈藥物品,卻大部分落在了圍外的紅軍手裡。圍內的靖衛團長鍾楷瑞於是召集土豪富紳們討論應對策略,並提出由富紳們提供巨餉作賞金,組成敢死隊拼出條生路來,然而,富紳們守財成性,不願出錢,於是鍾楷瑞最終選擇了放棄、投降。1932年1月22日晚,紅軍攻打上寶土圍旋即告破,活捉土豪劣紳170餘人,俘虜靖衛團400餘人,繳獲步槍400餘支,解救民眾5000餘人。
為慶祝上寶圍攻戰勝利,蘇維埃政府決定把上寶周邊的原屬於寧都、興國、於都幾縣的鄉劃出來,成立了勝利縣。曾在上堡村排腦組的鐘藍田翁祠辦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