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庵

香林庵

香林庵位於湖南省湘江西岸回雁峰下,始建於光緒年間,創始人不詳,民國初,經集賢師募建,精心治理,道風嚴謹,戒律嚴淨,享譽十方檀越,終於成為衡陽唯一的一所尼眾十方叢林。曾經辦過衡陽尼眾佛學院、尼眾講經說法堂,全國不少高僧來此講經說法,故聲明遠揚,原常住尼眾約200人。是衡陽市尼眾的宗教活動和生活場所。

基本信息

香林庵香林庵
香林庵位於南區小嶺山腰,明代崇禎年間僧慧融建,慧融再傳僧元朗。於清代順治年間,移建庵於插笏山右,仍署香林。清代乾隆乙亥年(1755年),僧解園重修庵於小嶺,因舊塌圮。同治初邑人重修。目前該處只是頹垣斷壁,只保存漢白玉石香爐一隻,體積為35×21厘米。以獅子頭浮雕托兩端作爐耳。爐身陽面刻"古香林",字徑為5.5×3.5厘米。下款:弟子胡兆昌、兆鑒、桂池、蔭光、風池、寶湛同敬送。另外儲存石香爐45厘米×50厘米。陽面陰刻"天香",陰面陰刻"佛界戊戌年眾信敬送"。

前世今生

香林庵香林庵
在回雁峰下龍船巷。始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8年)間。民國初,經尼集賢募建,終成十方尼眾叢林。1914年遭火毀,隔年明悟、天順諸尼修復,1944年,日寇犯衡,庵成焦土。光復後,由持法、幻雲諸尼再行修復,但三十年代時叢林風采已不存。1950年後,劃為衡陽市尼眾的宗教活動和生活自救場所。文革中,尼眾被逐,佛像被毀,闢為居民小區。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通過落實黨的宗教政策,遷出了居民。1994年6月7日破土重建,至1996年7月15日告竣,建築面積2600餘平方米,耗資200多萬。

現有兩進兩橫,一進為牌坊式山門,坊上書“十方香林庵”額,左右飾大型佛教故事浮雕,下開三道券門。坊背塑彌陀佛和四大天王塑像,兩側書“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橫額;二進大雄寶殿建於二十一級石台之上,碧瓦飛檐,丹柱石階,氣勢非凡。殿內有如來佛四大天王塑像,兩側廂房圍擁,客堂、齋堂、念佛堂、藏經樓、香積廚,一應俱全。

庵內美景

香林庵香林庵
大殿正中懸“極樂寶殿”金字匾額,光澤如初。主殿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即正中為“阿彌陀佛”,上方有一塊“香光莊嚴”匾額,左邊為“觀音世菩薩”,右邊為“大勢至菩薩”。據香林庵當家式淨法師介紹,《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八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其父親的左右脅侍。殿後有一塊書有“香林禪院”的古石碑,據說是此庵初建時所立,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也可算是一件文物了。近日,此庵還請進一尊用檀香木雕刻而成,曾是普陀山一代宗師的“印光大師”寶像供奉在客堂內,吸引了眾多中外香遊客到此庵院朝聖禮拜。
此庵山門右側緊接普陀山老年人活動基地,不遠處建有一水塘,經有關方面許可,老人們可在水塘中釣魚休閒,健身益壽。再往前行就能看到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朝陽涌日”景觀,建在此景觀朝陽洞上的朝陽閣景點環境十分優美。庵左側植有紫竹等近20個品種的大片竹林,是近年來普陀山園林部門新開發的竹園景觀,供香遊客觀竹休閒旅遊。正面緊靠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千步金沙”美景。千步沙灘上的沙坡平緩,海面可闊,沙色如金,純淨鬆軟,寬坦軟美,猶如錦茵設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每遇大風激浪時,沙灘邊則如轟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際,詭異尤常,奇特景觀,不可名狀。夏日裡朝聖完香林庵的香遊客不會錯過這一景觀,或赤著足行正其上,讓海浪親撫你的腳面,其趣其咪,或者乾脆換上泳裝躍入佛海波濤,它會給你帶米無限涼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