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辨證法


一位養生家說得好:養生也要講辯證法。的確,辯證法不僅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法則,也應該是認識自身包括養生的指導思想,將某種方式或狀態絕對化並不利於健康,諸如以下種種就值得我們注意:
絕對安靜
老年人喜歡環境適當安靜一些確有益於身心健康,但若追求絕對安靜則屬謬誤。科學家的老鼠實驗很能說明問題:在完全沒有聲音的環境中生長的老鼠,與生活在過分嘈雜環境裡的老鼠一樣短壽,只有在聲音不太強也不太弱的環境中飼養的老鼠活得最久。奧妙在於生命需要適度的多種外界的習慣性刺激(包括聲響)和感情變化,否則生命個體的機能活動就會減慢甚至停頓下來,健康和壽命受到影響便是很自然的事了。總之,平靜不是人的本性,健康不能靜悄悄。
因此,多與年輕人交友,經常欣賞音樂,或到野外領略大自然的交響曲,才是益壽之道。
絕對素食
誠然,素食有利於健康,如脂肪和膽固醇較低,可有效地防止或減慢高血壓、心臟病乃至糖尿病等中老年人常見疾患的發生與發展,但也不可絕對化,一概拒絕葷食,成為素食主義者。因為脂肪和膽固醇也是人體不可缺乏的養分,如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既健腦又護心,膽固醇抵禦癌症侵襲功不可沒等。另外,絕對素食減少A、D、E、K等四種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健康所受損失之大不言而喻。
更糟糕的是,嚴格吃素還可能使一種以胰島素分泌過多為特點的綜合徵乘虛而入。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內分泌專家雷文博士稱,以蔬菜、水果一類低脂食譜完全取代肉類,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高,促使體內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幫助消化糖分,進而引起一連串的有害變化,如甘油三脂含量升高,血壓上升,血糖增加,損害血管,結果與高脂肪“殊途同歸”--為心、腦血管病開了綠燈。
由此不難明白,三餐葷素搭配,以素為主,葷食為輔(葷食中又以魚、禽、兔肉為主,少吃牛、羊、豬等畜肉類)者才是明智之舉。
絕對淡食
首先應當肯定,假如你患有高血壓,而且屬於鹽敏感型,那么嚴格限制攝鹽量完全正確。如果不是這樣,那么,盲目地認為鹽量越低越好甚至三餐不沾鹽,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於健康。
有資料證明:國外專家選擇20名65-85歲老人,分為兩組觀察,甲組老人每天吃鹽8克,乙組老人則限在1克之內。兩年以後進行測試,甲組老人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仍然較強,注意力較能集中,短期記憶也較好,乙組老人則相反,多項指標下降,一旦增加鹽分攝入後,種種與腦功能有關的能力又獲得改善。表明血壓正常的健康老人不宜盲目限鹽,更不可絕對淡食,一般保持在每天6克左右較妥。
絕對休息
一些老年人傾心於運動,但不願用腦,害怕用腦會加速大腦衰老誘發痴呆症。恰恰相反,積極用腦只會提高大腦的機敏度,延緩衰老,過分地休閒反倒加速腦老化,用進廢退的規律在這裡得到了最典型的體現。現代人的腦容量約為原始人的1.5倍,即得益於用腦而進化的結果。
最新研究顯示,大腦皮層至少有140億個腦細胞,之間有複雜的聯繫網路,如突觸、樹觸等,勤於用腦可使突觸增多,樹觸則可發出“新芽”,腦皮層內酶的活性也增高,腦細胞體積增大,因而功能改善。不過用腦也不宜過頭,一般每天閱讀30-40分鐘,或與人交談、弈棋等即夠。
絕對運動
動與靜的關係也應辨證看待,過分迷戀體育鍛鍊甚至成癮,亦非養生之道,因沉醉於運動而致猝逝的例子不是時有所聞么?運動醫學專家指出,健身運動是得有一種執著,但到了迷信程度就會出偏差,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項目、時間以及強度等都應做相應調整,不可幾十年如一日地固守老模式。例如,早晨6-9時是心臟並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猝發的危險時間段,中老年人就避開,改在下午4-6時鍛鍊為安全。選項宜以溫和、增強平衡性與柔韌性為佳。
近年來科學家提出了“生命在於運動,也在於休息”的新健身觀,乃是對“生命在於運動”的科學補充。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器官的功能,增強抗病力,加速代謝產物排泄,提升抗衰老物質(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動脈硬化物質(高密度脂蛋白等)而延年益壽。但是劇烈的尤其是長期的大運動量又可能導致組織器官磨損加劇,加速衰老,促進死亡。故生命過程不可缺少運動,否則組織器官會衰退,但也不可缺少休息,因為通過休息可使機體得到調整,並及時消除活性氧,因此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有助於壽命延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