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注音shí hé ㄕㄧˊ ㄏㄜˊ 食盒
釋義
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禮物的,可提可挑的大盒子。《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 西門慶 聽言大喜,即令 來旺兒 、 玳安兒 、 來興 、 平安 四個小廝,兩架食盒,把三千兩金銀先抬來家。”《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歷史歌謠選·宋景詩起義》:“家家戶戶都獻禮,火腿板鴨送食盒。” 趙樹理 《邪不壓正》一:“這地方的風俗,送禮的食盒,不只光裝能吃的東西,什麼禮物都可以裝食盒。”
簡介
食盒是舊時民間大量使用的盛放食物的用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已經從今人的生活當中完全淡出,成為了古玩市場上的一項藏品。古時的士紳名流,出門訪友,或參加詩社、文社的活動,與至交把酒言歡,常會事先準備一些餚食果品,作為助興的下酒菜。初春時節,文人士夫出門踏青郊遊,也會攜帶酒菜食物以備野餐。食盒就是專門盛放食物酒菜、便於攜帶行走的長形抬盒,有木、竹、琺瑯、漆器等材質,其中又以木質的居多。尤其是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酸枝等紋理細密、色澤光潤的硬木,堅固而有韌性,製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時候不易晃蕩。加之古時的家具多為榫卯結構,硬木在拼接、製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觀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紋理色澤,給人一種典雅莊重之感,既美觀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