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術語
基本介紹:食慾減退是指由多種功能性障礙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不想進食或進食量顯著減少。
常見原因:精神障礙、腸胃炎、腸梗阻、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癌症等。
常見疾病
1、各種感染性疾病
起病比較突然,食慾減退可隨著體溫的升高和病情的加重而愈來愈明顯,而當體溫下降、病情好轉時,食慾也可隨之恢復。根據各種疾病的特殊症狀,一般不難診斷。
2、消化系統疾病
肝硬化、肝鬱血、胃腸道炎症或梗阻、膽道及胰腺病變等,均可引起食慾減退。肝鬱血主要見於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原發性血管疾病的症狀與體徵。胃腸道炎症常有吐、瀉、腹痛等典型表現。胃腸道梗阻的特點是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等。膽道及胰腺病變可出現明顯的腹痛,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甚至休克等症狀。肝硬化多在長期慢性肝臟疾病的基礎上繼發,檢查發現肝臟腫大或縮小。
3、代謝及內分泌疾病
能引起食慾減退的病種不少,往往須至醫院作特殊檢查才能確診。
4、其他
如吸菸過度、服用某些藥物或接觸毒物出現中毒反應等所致的食慾減退,往往可找到比較確切的病因。
相關信息
食慾亢進
原發性食慾亢進見於精神病患者或大腦前葉、下丘腦病變等,常因進食增加而引起肥胖,體重大大超過健康標準。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代償性食慾亢進,常見於強體力勞動者、運動員、女性妊娠及哺乳期、各種疾病的恢復期、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吸收不良綜合徵、自發性低血糖等患者。
食慾反常
臨床常見的有狂食症和異嗜症等。狂食症又稱為不飽症,多見於精神異常之患者,雖不斷地大量進餐,但無飽感,甚至可達到晝夜不停地進食的程度。異嗜症指喜食非食用性物品的異常行為,如某些小兒患寄生蟲病(以蛔蟲病、鉤蟲病為多見)時,喜食泥土、粉筆、牆灰、破布、花草、頭髮或鉛筆芯等,患者往往有某種寄生蟲病的其他症狀。此外,某些精神病患者可生吃家禽甚至吃糞便等。
防治
食慾減退,尤其是小孩食慾減退如何防治?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以利誘的方式對待: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許多父母在趕著去上班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放任孩子邊吃邊玩: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寶寶不愛吃飯,那家長們就應該不能慌,保持良好穩定的心態,找到病源根本,一般多數寶寶不愛吃飯都是缺鋅所致,補鋅才是關鍵,補鋅可以食用一些含鋅量高的食品,生蚝、蛋類、新稀寶片等。
肝病食慾減退的導致原因
患肝炎後90%以上的病人比現食慾減退、厭油膩食的症狀,部分病人還有其他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張、大便稀薄等。出現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是病毒血症,它使消化系統功能減退,食慾降低。肝臟本身是消化系統的一個重要器官,具有許多重要消化功能。患肝炎後,肝細胞受損使膽汁分泌減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質的能力下降,引起食欲不振,肝細胞受損使血液中的膽紅素聚積過多等原因,使人產生噁心、嘔吐症狀。肝細胞受損使解毒能力降低,內毒素刺激腸道導致消化不良。肝門靜脈血流不暢,壓力增高加上低蛋白血症使胃腸壁淤血、水腫,甚至出現腹水,於是腸功能紊亂而引起脹氣等。嚴重時胃腸黏膜發生充血水腫,此時嘔吐就會變得非常劇烈和頑固。
肝炎病人出現付賬除與上述病毒血症、消化功能減退以及胃、十二指腸炎性病變等有關外,重症肝炎和失代償肝硬化病人可因中毒性鼓腸和腹水而使腹脹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