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術
一、整地做畦
深翻土地約40厘米,在整地時,每畝施5000-6000公斤以上腐熟有機肥,要求平整、疏鬆、細碎與有機肥充分混合,畦要直,畦面要平,保護地內採取高畦栽培效果更好。每畝25%多菌靈500克+辛硫磷500毫升兌水80-100斤,噴灑均勻進行土壤消毒。燈籠椒長勢強,以單行定植為主:畦寬50-60厘米,畦距50厘米,畦高15厘米,株距60厘米左右,栽植密度均為1800-2000株/畝。
二、定植
定植時,要求土壤濕而不粘,如果土壤太乾,應在定植前3-5天灌水,冬季和早春定植時灌水應早,以保證足夠的地溫。按株行距挖穴,縱橫均成行,穴深與苗坨高度相同或略深。定植時覆土與苗坨平齊即可,不得深埋,防止立枯及土傳病蟲害的發生,鋪膜須將膜用土封嚴。覆土後及時將滴灌管靠近幼苗根部加以固定,同時澆定植水。
三、管理
定植至第二層開花期間,在每行相鄰兩植株之間畦外側,挖穴或開溝施肥一次,注意穴和溝的深度要達到10厘米,距離植株也要達到15-20厘米。施肥量:每畝用人糞尿1000公斤,此期間可根據土壤狀況、苗情和氣候補水1-2次。在燈籠椒果實發育至採收,果實膨大期間,約每15天隨水施肥一次,可施複合肥每畝25公斤。當燈籠椒緩苗後進行一次除草,此次宜深10厘米,每次澆水後都應中耕一次;每次中耕近根處宜深,目的是為了促根。棚室內雜草隨時除去,減少發病源。
插架應在植株高20厘米以下時進行,竹竿位於植株外側每3-5株就要插架一排,插架少植株易倒伏,插架後每隔15-20厘米進行繞線綁扶,使植株生長有序。燈籠椒在分杈現蕾後,應將分杈下面的側枝去掉;去除主枝上的弱小不結果枝及各大主枝之間的小枝。
四、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要在苗期就進行預防,增強其抗性。如在育苗棚內噴施一些防病毒病的藥和一些具有強內吸性的殺蟲劑等。定植後的病蟲害防治是最關鍵的時期,下面分類說明:
1、立枯、猝倒病
土傳病害,定植後不久易發生,要注意定植前的土壤消毒和定植後的土壤水分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定植後一周左右用普力克、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500-700倍液灌根。
2、病毒病
病症表現分幾種菸草花葉病毒、馬鈴薯病毒、蕨葉病毒等,傳播途徑也很多,如接觸傳毒,蚜蟲傳毒、高溫誘發,防治以預防為主,定植一個月後噴病毒A,抗毒劑一號600-800倍,注意對蚜蟲進行防治,對越夏的作物使用遮陽網進行降溫。
3、灰霉病
冬春季節易發生,主要原因是濕度過大所致,應加強通風量,降低濕度,化學防治一般採用甲霜靈1000倍,撲海因1000倍,速克靈800倍等進行噴霧。
4、臍腐病和日灼
一種生理病害,常發生青果和幼果臍部。防治方法是保證果實膨大期的水分供應,不得忽乾忽濕。結合噴灑鈣肥(氯化鈣、綠旺3號)使用遮陽網。
5、疫病
主要病因是濕度過大,尤其是夏季降雨多時,初期主要發病於近基部的莖桿上,注意排風降濕,並結合噴灑防毒礬,瑞毒霉錳鋅、普力克、克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