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TMJ)是指大張口時,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不能自行回復到正常的位置。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後方脫位、上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根據脫位的性質分為急性前脫位、復發性和陳舊性脫位前脫位關節盤-髁突複合體越過關節結節並固定於關節結節前上方,後脫位髁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上方脫位髁突進入顱中窩,內側脫位髁突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髁突移至關節窩的外側。後脫位、上方脫位以及內側脫位主要為外力損傷所致,同時可伴有關節窩、關節結節、髁突或下頜骨骨折以及顱腦損傷,臨床上少見。

基本信息

病因

1.急性前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脫位
主要有內源性與外源性兩種因素。內源性因素包括打呵欠唱歌大笑、大張口進食、長時間大張口進行牙科治療等。外源性因素是指在開口狀態下,下頜受到外力的打擊;經口腔氣管插管、進行喉鏡和食管內鏡檢查、使用開口器、新生兒使用產鉗等,用力不當使下頜開口過大,髁突越過關節結節不能自行回位;關節囊和關節韌帶鬆弛、習慣性下頜運動過度、下頜快速運動可增加前脫位的危險。

2.復發性脫位

急性前脫位若治療不當,可出現反覆性或習慣性脫位。其病理特徵是關節囊、關節韌帶以及關節盤附著明顯鬆弛,因髁突反覆撞擊關節結節,使髁突與關節結節變平,關節窩變淺,咀嚼肌功能失調。

3.陳舊性脫位

急性前脫位未及時治療,長期處於顳下頜關節脫位狀態。由於脫位的髁突及關節盤周圍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關節窩內也可出現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使關節復位更加困難。

臨床表現

1.急性前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脫位
好發於女性。患者表現為不能閉口,前牙開牙合,下頜中線偏向健側,後牙早接觸。雙側脫位患者語言不清,唾液外流,面下1/3變長。檢查可見雙側髁突突出於關節結節前下方,喙突突出於顴骨之下。關節區與咀嚼肌疼痛,特別在復位時明顯。

2.復發性脫位

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症狀,患者不敢張大口。復位較容易,患者可自行手法復位。

3.陳舊性脫位

臨床表現與急性前脫位相似,但顳下頜關節和咀嚼肌無明顯疼痛,下頜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進行開閉口運動。

檢查

主要是進行體格檢查,檢查可見下頜運動異常,呈開口狀態而不能閉合下頜前伸,額部下移,面形相應變長,觸診時耳屏前可捫到凹陷區,單側前脫位時,下頜微向前伸,頦部中線偏向健側。必要時做X線檢查。

診斷

急性前脫位很容易診斷,多出現在大張口運動或下頜在張口時受到外傷時,關節囊明顯鬆弛以及肌肉運動不協調也可出現。X線片顯示髁突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復發性脫位有反覆發作的病史,老年人、重病患者更易發生。關節造影可見關節囊鬆弛,關節盤附著撕脫。關節X線片除表現為關節前脫位外,髁突、關節結節變平。

陳舊性脫位病程長,無牙頜患者、嬰幼兒、重病患者易發生。關節X線片可見髁突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治療

手法復位不用麻醉時,應向患者解釋手法復位的過程,配合治療

復位後立即用頭頜繃帶固定,限制張口活動兩周左右。復位前應注意消除病員緊張情緒。有時可按摩顳肌及咬肌,或用1%~2%普魯卡因作顳下三叉神經或關節周圍封閉,以助復位。陳舊性脫位,必要時需在全麻下復位,甚至手術切開復位。

復發性脫位手法復位效果不好者,可進行關節囊內硬化劑治療,或在關節內鏡下行關節囊壁以及關節盤後組織的硬化劑注射治療。以上效果不好可行手術治療,如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等。

陳舊性脫位手法復位效果不佳者,可在關節內鏡下行關節復位,或手術將髁突、關節結節之間的纖維結締組織剝離,關節窩修整後撬動關節復位,同時可行髁突高位切除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