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顳下頜關節急性前脫位
疾病分類
口腔科
疾病病因
主要有內源性與外源性2種因素。內源性因素包括打呵欠、唱歌、大笑、大進食、長時間大張口進行牙科治療等。由於開口度過大,使髁突越過關節結節的前方,閉頜肌群同時出現反射性痙攣,髁突固定於關節結節前上方而不能自行恢復到閉口的正常位置。外源性因素是指在開口狀態下,下頜受到外力的打擊經口腔器官插管、進行喉鏡和食管內鏡檢查、使用開口器、新生兒使用產鉗等,用力不當使下頜開口過大,髁突越過關結節不能自行回位;關節囊和關節韌帶松馳也易發生前脫位;習慣性下頜運動過度,以及下頜快速運動可增加前脫位的危險性。
疾病概述
下頜髁狀突由於外力作用或關係結構異常,使髁狀突超越正常的運動限度,脫離關節凹而不能自行重定,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臨床表現主要有語言不清,下頜運動失常,關節凹空虛。 本病有單側,雙側;急性,陳歸性和復發性。按髁狀突脫出的方向,位置又可分為前脫位、後脫位和側方脫位。臨床上以急性和復發性前脫位為常見。急性復發性脫位手法重定,療效較佳。
疾病描述

顳下頜關節脫位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不能自行恢復到正常的位置。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上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臨床上急性前脫位、復發性和陳舊性前脫位多見。或脫位髁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上方脫位髁突進入顱中窩,內側脫位髁突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髁突移至關節窩的外側。後脫位、上方脫位以及內外側脫位主要為外力損傷所致,同樣可伴有關節窩、關節結合節、髁突或下頜骨骨折以及顱腦損傷,臨床上少見。
症狀體徵
女性多見,前方脫位以單側急性前脫位多見。出現脫位時,患者不能閉口,前牙開牙合,下頜中線偏向健側,後牙早接觸。雙側脫位患者語言不清,唾液外流,面下1/3變長。臨床檢查可見雙側髁突突出於關節結節的前下方,還可見喙突突出於顴骨之下。關節區以與咀嚼肌伴疼痛,特別在進行復位時更明顯。
診斷檢查
急性前脫位很容易診斷,多出現在大張口運動或下頜在張口時受到外傷時,關節囊明顯松馳以及肌運動不協調也可出現。西河不能自行閉合,只有經臨床醫師治療後才能恢復正。雙側脫位可出現疼痛,患者試圖閉口或經手法復位時疼痛明顯,疼痛多位於顳部。牙合關係紊亂,開閉口在關節窩均不能捫及髁突。關節X線片示髁突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治療方案
手法復位不用麻醉時,應向患者解釋手法復位的過程,囑患者精神放鬆,配合治療。準備復位後固定的頜間拴結牙共夾板和彈性露頜繃帶。手法復位時,患者體位為端坐位,頭緊靠在椅背上,下頜牙合平面應低於手術者的肘關節。脫位時間較長、手法復位困難或需手術復位者,

安全提示
1、預防本病的關鍵是避免外傷,醫治復發性脫位。該病主要由大開口、損傷等使髁狀突脫出關節之外而不能自行重定,老年人肌肉張力失常、韌帶鬆弛時也可發生復發性脫位。
2、顳下頜關節急性脫位應予及時重定,並用繃帶作顱頜固定,限制張口2-3周。
3、對脫位時間較長、咀嚼肌肉發生痙攣患者,可先行局部熱敷或行咀嚼神經封閉後才用手法重定。
4、在各種方法重定無效時,方可考慮在全麻下重定,甚至手術重定。
顳下頜關節急性前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