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病的診斷標準
一、診斷標準
(隆呈祥整理.中醫老年顫證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2(4>:39~41)
1.主症頭或肢體顫振、少動,肢體拘痙,頸背僵直。
2.兼症表情呆板,頭胸前傾,言語謇澀,上肢協調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涎,智力減退或精神障礙,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3.中老年人發病。
4.發病誘因可有明顯誘因,如感受外邪、中毒或腦部病變,也可無誘因。
5.慢性起病或進行性加重。
具有主症2個以上,慢性起病或進行性加重,結合年齡、誘因等特點,可確診為老年顫病。
二、證類診斷
1.痰熱動風神呆懶動,形體稍胖,頭胸前傾,頭或肢體顫振尚能自制,活動緩慢,胸脘痞滿,口乾或多汗,頭暈或頭沉,咯痰色黃,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數日不行,舌質紅或黯紅,舌苔黃或黃膩,脈象細數或弦滑。
2.血瘀動風表情呆板,面色晦黯,頭搖或肢體顫振日久,震顫幅度較大,肢體拘痙,活動受限,項背前傾,言語不利,步態慌張,或智力減退或精神障礙,頭暈眼花,皮脂外溢,發甲焦枯,舌質紫黯或夾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滑。
3.氣血兩虛神呆懶言,面色咣白,肢體顫振或頭搖日久,震顫程度重,項背僵直或肢體拘痙,活動減少,行走不穩,氣短乏力,頭暈眼花,自汗且動則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涎,舌體胖,舌邊有齒痕,舌質黯淡,苔薄白或白膩,脈象細無力或沉細。
4.肝腎不足表情呆板,肢體或頭顫振日久,震顫幅度大,或肢體拘痙,活動笨拙,上肢協調不能,步態拖拉,言語謇澀,或智力減退,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失眠多夢,或頭痛或盜汗,急躁時顫振加重,腰酸腿笨,小便頻數,大便秘結,舌體瘦小,舌質黯紅,舌苔少或剝苔或微黃,脈象細弦或細數。
5.陰陽兩虛表情呆板,肢體或頭顫振日久,項背僵直,或肢體拘痙,語言謇澀,失眠健忘,汗出畏寒,體倦肢冷,或腰酸腿痛,陽痿遺精,溲少便溏,舌質嫩紅或淡黯,舌苔薄白,脈沉細。
三、分度診斷
(隆呈祥整理.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北京: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2:39~41)
採用記分法,測定患者手部動作、頭頸部和肢體拘痙、運動姿勢、步態和上肢協調動作、頭和肢體震顫等項內容,評定病情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