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01年12月22日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1918年畢業於蘇州工業學校。
192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
1925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市政衛生專業,獲碩士學位。
1925—1945年任上海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教授。
1945—1949年任上海市工務局總工程師。
1949—1954年任上海市城市建設局總工程師、技術處副處長。
1954—1956年任上海市給水排水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1956—1967年任建築工程部北京給水排水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1972—1979年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城市建設局技術顧問。
1979—1982年任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副局長。
早年生活
顧康樂,1901年12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幾代祖先在清朝任職,官至布政使、巡撫、侍郎等。其父一生在家受族長委託管理家族宗祠的祭典和收租事務。顧家家學淵遠,顧康樂4歲入自己家族力、的私塾,9歲進蘇州草橋學堂讀高小,12歲
考入蘇州工業學校,16歲考入國立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大學期間,顧康樂的父親壯年早逝,母親用縫紉機替人承做制服,貼補家用。為讓顧康樂姐弟三人能完成學業,母親逐年變賣家中田地房產,直到顧康樂大學畢業。 家道中落,母親含辛茹苦,使顧康樂日夜發奮讀書。1923年,22歲的顧康樂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即被北洋政府交通部派往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
留學三年,是顧康樂確定自己一生研究目標的重要時期,在教授指導下,他對美國和西歐工業城市污水處理池的設計理論和經濟實效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在大學的衛生工程試驗室作試驗分析,寫出了《城市污水處理池研究》論文。這篇專著在碩士學位口試中受到教授稱讚,被推薦為專業參考資料。1925年6月,顧康樂獲康奈爾大學市政衛生工程碩士學位。他懷著報效祖國的心情,立即啟程回國。
回國後,25歲的顧康樂受聘任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同時在之江大學、大同大學、東華大學兼課。同年,他在上海交通大學創辦了市政工程專業。學生從入學開始到畢業的1/3以上的課程都由他自己一人講授。成為中國第一位講授市政工程專業的大學教授。課餘,他潛心撰寫了《溝渠工程學》、《淨水工程學》、《港工學》三本大學教材,翻譯了美國的《軍事工程學》,這些著作均由商務印書館和上海科技公司出版,填補了中國這一學科的空白。
1945年,日本投降,上海恢復建設。顧康樂毅然放下執掌了20年的教鞭,出任上海市工務局總工程師,兼任上海市公用局自來水設計處處長,主持了上海滬西地區的市政公用設施和給水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設。
建國之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使顧康樂的生命煥發了新的光彩。他出任上海市城市建設局總工程師、技術處副處長。1954年,中國第一所市政設計院——上海市給水排
水設計院成立,顧康樂出任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繼續進行上海給水排水的建設。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使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建立了比較完善和配套的市政工程設施和給水排水系統。許多工程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1956年,顧康樂奉調到首都北京,任建築工程部北京給水排水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在其後的20多年裡,他跑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主持指導了洛陽、包頭、蘭州、青島等數十個大城市的市政衛生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實施。這些工程至今仍在使用,效益良好。
同年,在中國政治協商會議上,顧康樂與毛澤東主席親切握手。這位歷經滄桑的知識分子意識到生命的新的意義,寫下了入黨申請書。1958年,顧康樂成為中共正式黨員,他將自己在上海的幾十萬元股票和一棟洋房作為黨費全部上交。從此,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的事業。
1979年,顧康樂被任命為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副局長。他便從更巨觀的角度思考和規劃著名整個國家的城市建設事業。他經常深入到上海、蘇州等較大的水處理工程現場,時刻關心著水污染的處理與防止這一與人民生命息息相關的問題。撰寫了《污水處理》、《國外水污染防治技術》、《給水處理廠設計》等專著及一系列防止水污染的科研論文。直到年近九旬,退居二線,他仍花了3年時間,編寫了《英漢水污染辭彙》一書,收錄辭彙9000多條,為祖國的城市建設事業繼續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
中國市政衛生工程專業的奠基人
20年代的中國,除了上海等幾個少數城市的租界裡有外國人設計敷設的給排水管道和小型自來水廠與污水處理池外,整個國家的城市市政衛生工程幾乎是一片空白,市政衛生工程的科學研究更是無從談起。此情此景,使留學歸來的顧康樂感慨萬千。他決心用自己的學識為改變祖國的落後面貌
而努力。首先,他在上海交通大學創辦了市政工程專業,在國內第一個站在大學市政工程專業授課的講壇上。一身兼授工程力學、市政工程、河道及港口工程、城市交通、給水排水等數門課程。新自帶領學生做衛生工程試驗,參加學生的討論,指導給水排水設計和論文寫作,以其深厚的學術基礎、高水平的教學質量贏得學生們的崇敬,被譽為名教授。但他從不擺教授架子,要求自己和學生們都必須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實實在在地做人,不浮誇。
20年的教學生涯,他培養了數千名專業技術人才,他們遍及海內外,其中不少已成為市政衛生學科領域的一代精英。如著名水利工程學家張光斗,同濟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胡家駿,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顧復生,美國的著名衛生工程師揚一真等都是他的學生。為此,他曾獲斐陶斐榮譽學會金徽;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專門給他頒發了教授獎狀。
課餘時間,他潛心鑽研寫作,共撰寫了《溝渠工程學》、《淨水工程學》、《港工學》三本專著,均被列為大學叢書,由商務印書館發行,成為中國第一套大學市政衛生工程專業教材,填補了中國這一學科的空白。
規劃設計
抗日戰爭勝利後,租界收歸國有。重慶國民政府為醫治創傷,決定重建上海
市政工程。以教書見長的顧康樂毅然掛鞭,投入了建設第一線。這期間,他受聘任上海工務局溝渠處總工程師,兼任上海市公用局自來水設計處處長,主持了上海排水工程、污水處理工程、防洪工程及道路工程的擴建和新建。完成了滬西自來水工程。中國最早自己設計施工的較大城市污水處理廠上海曹陽污水廠、彭浦污水廠都是在顧康樂主持下進行的。 1949年,顧康樂與上海人民一起迎來了解放。他擔任了上海市城市建設局總工程師,主持了上海上下水道的恢復工作。1951年10月,他到北京參加中國城市衛生工程會議,任會議主席之一。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上海分會成立,他被推舉為理事。1958年,中國第一所市政工程設計院——上海給水排水設計院成立,顧康樂出任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繼續負責上海市政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使中國最大工業城市的市政公用設施和給水排水系統比較完善和配套,基本滿足了需要。隨著國家工業建設的飛速發展,顧康樂這一時期還主持了中國重要工業城市洛陽、包頭、大同等新工業區的給水排水、道路建設等技術工作。他經常深入現場認真調查研究,把基礎理論探討同設計工作密切結合。通過研究先進技術,提出新的工藝流程和數據,保證設計質量,從不盲目迷信。例如包頭鋼鐵公司工程,當時由蘇聯設計的一號取水構築物,顧康樂認為缺乏可靠性,提出否定意見,但甲方仍堅持按照原圖施工,只運行了一年多,因黃河岸線發生局部變動而報廢,使國家蒙受損失2000多萬元,後經顧康樂根據水力原理推斷取水構築物位置應落在水流彎向轉折點,另行施工,建成後長期穩定使用。
1956年,顧康樂到北京,任城市建設部給水排水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從此,他的工作視野由一個地區擴展到中國。在近20年的時間內,顧康樂的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南至湖北十堰市,北到遼寧撫順,東至山東青島,西至甘肅蘭州等數十個大城市的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工程,都傾注了他的智慧和心血。經他主持審定的這些工程,至今仍在安全運行,效益顯著。
提出解決水污染的技術途徑和方法
顧康樂一生與水打交道,對水一往情深。工業化高度發展引起的水污染,使他憂心如焚。他寫到:“水賦予人類、動物和植物以生命的可能,可以說人類的全部歷史是按照天然水資源的分布而編寫的……但中國水環境的污染,給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現在中國財力物力有限,如何根據中國的具體經濟條件,以較少的投資,消減水環境污染,保護水資源,是環境科學研究領域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為此,他潛心研究,寫出了《污水處理》、《國外水污染防治技術》、《給水處理廠設計》等專著,對水污染的危害作了深刻分析;系統介紹了19世紀後期歐美大中城市處理污水的技術方法;提出了中國解決污水問題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方向。
他時刻把水污染的治理掛在心上,上海自來水廠原建在黃浦江
口,水質很差,顧康樂提出建議,到黃浦江上游去取水,用管道引入下游水廠。採用這一辦法後,取得了較好效果,某設計院為國外設計了一座水廠,進行水處理時,卻無法查出水中所含物質,最後是取了一罐水樣,乘飛機回國找顧康樂,顧康樂確認了水中所含物質並提出處理辦法,該院採納了他的意見,解決了問題。 顧康樂自1964年起,連續任第二、四、五屆中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早在四屆人大會議上,他就呼籲,北京水資源將會發生危機,建議實行南水北調,加以根治。這一構想在當時提出實屬難能可貴。
1979年,顧康樂升任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走上高級領導崗位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巨觀規劃和新技術的研究套用上。他不顧年事已高,繼續奔波於祖國各地,認真聽取各方面有關城市建設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主持各項科研成果的評價與審定。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撰寫了《論城市缺水與水再用問題》、《城市水環境規劃的經濟問題》、《環境工程建設中的經濟效益》、《水污染與新技術浪潮》、《國外水污染防治新動向》等一系列科技論文,深入探討了中國解決水污染的各個方面,為水污染的防治和科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1984年,在泰安舉行的給水排水技術交流會上,顧康樂深刻指出,要處理好廢水與飲用水的關係,把風險減少到最小程度。風險的起源在於污染。他認為,工業排水污染的第一道防線是工業出廠廢水的控制。他建議化學過程儘量採用閉路循環。這項工程包括生產改革,廢棄物處理填土,高熱、化學或生物方法除害,廢棄物固定化、排放入海或安全貯存等。他就新技術浪潮的推移對給排水工程技術的影響做了預測:①工業污染特性將會有所改變,但城市水處理少不了,尤其是污水處理設施需要年積月累的努力逐步解決;②電子和電腦工業的發展有助於水質量監測和水量計核的方便,並能提高水處理廠的運行與管理效果;③生物工程的發展將會對活性污泥法、生物轉盤和氧化塘等的原理更深入明確,同時有利節約其運行中的能耗,提高運行性能。這些分析和預測已被實踐逐步證實。
1986年,80多歲高齡的顧康樂退居二線後,仍筆耕不輟。他花了整整3年時間,編撰了《英漢水污染辭彙》一書,匯集了當代水污染、水處理及廢氣、廢渣處理、計算機控制等有關科技辭彙9000多條,受到廣大市政衛生工程、環境工程專業科技工作者和翻譯工作者的歡迎。
1991年,顧康樂覺得現今無論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還是其在國際上的地位,都是他20年代致力於“科技立國”時無法想像的。60多年辛勤耕耘、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願生活的每一分鐘更充實。現在,每天他仍堅持閱讀國內外、市政衛生工程方面的科技論文和信息即使清晨或傍晚到公園散步,也要到湖畔或荷塘邊觀察水質.常常取出水樣送有關單位化驗。“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是城市的血液,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社會,沒有水就沒有城市。我跟水打了60多年的交道,深感至今對於水的利用和處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探討,特別是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城鎮的今天,尤為如此。”
主要論著
1、顧康樂.溝渠工程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2、顧康樂.淨水工程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3、顧康樂譯.軍事工程學(美國原著).上海:上海科技公司,1937.
4、顧康樂.港工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
5、顧康樂.污水處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53.
6、顧康樂.國外水污染防治技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74.
7、顧康樂.給水處理廠設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77.
8、顧康樂(主編).英漢水污染辭彙.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86.
9、顧康樂.論城市缺水與水再用問題.市政工程學術論文選集,1982.
10、顧康樂.城市水環境規劃的經濟問題.中國環境科學,1983(6).
11、顧康樂.環境工程建設中的經濟效益.建設經濟,1983(7).
12、顧康樂.水污染與新技術浪潮.環境科學叢刊,1985(6).
13、顧康樂.水污染防治史與當前考慮.環境工程,1985(6)
14、顧康樂.國外水污染防治新動向.環境工程,1987(4).